在最新发布的季度财报中,流媒体巨头Netflix向投资者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公司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但强调AI技术将作为辅助工具服务于影视创作,而非取代人类艺术家的核心地位。首席执行官泰德·萨兰多斯在财报会议上直言:"伟大的故事需要伟大的讲述者,AI可以成为创作者的放大器,但无法凭空创造艺术价值。"
据财报披露,Netflix已在多个影视项目中试点应用生成式AI技术。阿根廷科幻剧《永恒漫游者》最终集的建筑坍塌场景,通过AI生成技术实现了传统特效难以达到的逼真效果;喜剧电影《快乐吉尔莫2》开场镜头中,AI技术让主演呈现年轻化形象;而悬疑剧《亿万富翁的避难所》制作团队则利用AI进行服装和场景的概念预览。这些应用均聚焦于制作流程的优化,而非内容创作本身。
萨兰多斯特别强调技术应用的边界:"我们投入AI不是为了追逐噱头,而是要让故事讲述更高效、更具创新性。"这种定位在行业内引发广泛讨论。相较于完全替代人类创作,Netflix更倾向于将AI定位为"创意加速器",通过自动化处理重复性工作,使艺术家能专注于核心创作环节。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Netflix的实践反映了流媒体平台在技术创新与人才保护间的微妙平衡。虽然AI辅助工具降低了特效制作成本、缩短了后期周期,但视觉特效行业仍担忧工作岗位的缩减。以建筑坍塌场景为例,传统需要数十人团队数周完成的工作,现在可能由AI在更短时间内生成初版,再经艺术家调整完善。
这种技术变革的争议在OpenAI推出Sora2音视频生成模型后达到新高度。该模型因缺乏防止深度伪造的防护机制,引发好莱坞演员工会强烈反对。演员布莱恩·克兰斯顿联合工会敦促技术方建立更严格的伦理框架,防止未经授权使用演员形象。对此,萨兰多斯承认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但表示对影视内容创作"保持乐观",认为当前AI在长视频领域的连贯性和创意深度仍存在明显局限。
从财务数据看,Netflix本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7%至115亿美元,虽未达市场预期,但AI技术应用带来的成本优化潜力备受关注。公司每年在原创内容上投入超170亿美元,若能在特效、后期等环节实现效率提升,将显著改善利润率。这种商业考量与技术战略形成双重驱动。
版权与伦理问题成为AI影视应用的核心争议点。技术方在模型训练中使用的海量影视数据,涉及大量未获授权的艺术家作品。演员工会指出,这种"数据掠夺"不仅侵犯知识产权,更可能通过深度伪造技术威胁演员职业生涯。Netflix虽未直接涉及模型训练争议,但其广泛应用AI工具的实践,使平台成为行业伦理讨论的焦点。
行业分析师认为,Netflix的AI战略具有标杆意义。作为全球最大流媒体平台,其技术应用方向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创新节奏。若AI辅助工具能证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升效率,其他制片方可能加速跟进,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但这种变革也要求建立新的权益分配机制,确保技术进步不会损害创作者利益。
萨兰多斯关于"AI不会取代创造力"的表态,既是对投资者的承诺,也是对创意社区的安抚。然而,随着AI在剧本生成、角色设计等领域的技术突破,这种"工具论"定位可能面临考验。当前影视行业正站在技术变革的十字路口,如何在效率提升与艺术价值保护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格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