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如何定义一家优秀的AI原生企业?年轻一代的AI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核心素质?随着《30岁以下最具潜力AI领军者·TOP20》评选活动报名截止,多位资深投资人通过深度对话,揭示了他们眼中新生代创业者的关键能力维度。
“动手能力”成为评委们一致强调的首要标准。这批伴随AI技术成长的创业者,普遍展现出极强的技术落地能力。云启资本投资人陈昱指出:“提出创意只是起点,真正重要的是写出第一行代码、跑通首个产品原型。”天际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倩进一步解释,当前AI创业门槛已大幅提升,创始团队必须掌握将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的核心能力,“这要求创业者不仅理解技术原理,更要能开发出可商业化的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洞察力被视为另一项关键指标。尽管年轻创业者可能缺乏行业经验,但他们在感知用户需求变化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多位投资人提到,00后创业者开发的AI会议工具Cluley、招聘平台Mercor等产品,正是凭借对年轻用户群体的精准把握脱颖而出。张倩认为,这种用户敏感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创业者比传统从业者更贴近客户,但同时也带来创新突破的可能”。
全球化视野与开放心态成为重要考量因素。多位投资人观察到,大量AI创业者从创立初期就瞄准海外市场。某硅谷投资人分析,这主要源于国内C端用户付费意愿较弱、企业用户普遍要求私有化部署的现状。陈昱特别强调,他最看重的创业者特质包括聪明、诚实和野心,“同时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比如英语水平和对外国用户习惯的理解”。
在技术迭代速度方面,张倩提出严苛标准:“无法快速展示成果的团队将错失发展窗口期。”当前AI2.0领域的技术商业化进程日新月异,许多创业公司以月甚至周为单位进行产品更新。有投资人用“邪教式思维”形容用户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创业者不仅要开发产品,更要懂得经营用户社区,通过持续迭代保持用户粘性。数据飞轮效应的构建也被多次提及,形成持续生长的用户生态成为构筑竞争壁垒的关键。
关于优秀AI企业的评价标准,云启资本合伙人陈昱提出三个维度:技术原生性要求基于AI最新能力进行创新,而非简单叠加现有技术;产品打磨力强调将复杂技术转化为自然用户体验的能力;团队适应力则考察在高速迭代中保持韧性的能力。这些标准反映出投资界对AI创业者的综合要求正在全面提升。
随着评选活动进入最终评审阶段,20位上榜者名单即将在虎嗅F&M创新节揭晓。届时,“Born To AI”主题场馆将汇聚来自不同领域的AI原生创业者,现场分享产品开发心得与用户洞察。活动主办方表示,早鸟票正在限量发售,观众将有机会与创业者进行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