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在近期访谈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内小米将冲击全球企业百强榜单。这一目标不仅延续了雷军十年前"对标苹果"的战略愿景,更展现出企业在高端化转型后的技术自信。
根据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数据,小米集团2024年营收达3659亿元人民币,位列第297位。但距离第100名企业6336亿元的营收门槛,仍存在近2700亿元的差距。卢伟冰坦言,要实现这个跨越式目标,芯片研发将成为核心突破口。
企业战略调整的背后是五年高端化进程的深刻积累。2019年小米9首次突破3000元价格带遭遇市场冷遇,时任Redmi总经理的卢伟冰反思称,当时对高端化的理解仅停留在硬件参数堆砌层面。2021年MIX Fold折叠屏和12S Ultra的接连受挫,更让管理层意识到技术护城河的重要性。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研发投入同比激增47%至131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投入总和。近三年申请的2.3万件专利中,影像技术和快充领域占比超60%,这些技术布局与芯片研发形成协同效应。卢伟冰特别指出,未来手机市场将明显分化为具备自研芯片能力和依赖外部供应的两类品牌。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提出五年发展期恰逢全球AI产业变革周期。与特斯拉通过电动化重构汽车行业类似,小米正试图通过AIoT技术重新定义智能硬件的价值标准。目前其生态链已覆盖手机、家电、穿戴设备等89个品类,全球月活用户突破6亿。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小米海外营收占比已达48%。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67%,西班牙等重点国家市占率进入前三。这种"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三重盈利模式,正在改变传统硬件企业的估值逻辑。
对于冲击世界百强的挑战,行业分析师指出,小米需要同时实现年均20%以上的营收增长,并保持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6%。这既考验技术突破能力,也依赖生态协同效率。卢伟冰强调,真正的考验不在于财务数字追赶,而在于能否抓住AI技术升级的历史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