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区,正因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渗透焕发新的生机。当荣耀将全球开发者大会与AI终端生态大会选址于此,三年前独立后首场MagicOS开发者大会的场景仿佛在同一个空间重叠——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节点,见证着企业与区域共同成长的轨迹。
坪山与荣耀的契合并非偶然。2016-2017年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这座年轻城区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核心定位,与荣耀主攻的智能终端制造形成天然呼应。2021年底,荣耀智能制造产业园在坪山落地,次年8月首台手机下线,如今这里已成为Magic系列、折叠屏等高端产品的生产中枢,持续迭代着全球领先的智造工艺。
开发者大会期间,一场特殊的"智造之旅"揭开了坪山AI生态的全貌。在文化聚落,智能系统重塑着公共空间的服务模式:图书馆内,读者通过数字导览屏一键完成书籍检索,自助借阅设备自动识别归还书籍并完成分类上架;美术馆中,AI根据观众停留时长分析展品吸引力,为策展提供数据支持。这种"无感交互"的设计,让科技服务隐于无形,却处处可感。
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升级更为直观。银灰色的AI环卫车队穿梭在坪山街头,它们搭载的感知系统能实时识别路面垃圾密度,自动规划清扫路径并调整作业强度。遇到行人或障碍物时,车辆会立即减速避让,清扫效率较人工提升300%,能耗却降低40%。更关键的是,所有作业数据实时上传至城市管理平台,形成动态的卫生监测网络,推动清洁服务从"定时覆盖"转向"按需响应"。
在距离荣耀工厂一公里处的城投智园,AI产业生态正在形成闭环。这里聚集着算法研发团队、初创企业和创新孵化器,"AI未来营"项目为入驻企业提供从模型测试到商业化落地的全链条服务。某工业巡检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低延迟算力平台,将视觉识别模型的准确率提升了近20%,验证了技术落地的可行性。
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在坪山呈现双重路径。荣耀工厂内,机械臂在轨道上精准运转,AI模型实时监控焊接温度、装配误差等200余项参数,将零件误差控制在亚微米级。当系统检测到良率波动时,能自动定位问题环节并生成优化方案,将工艺调试时间从数小时压缩至几分钟。这种"自进化"能力,让产线随着数据积累持续优化。
几公里外的比亚迪制造基地,则展现了另一种智能范式。车间里,机械臂阵列完成动力电池组装,墙面的"专利墙"记录着从电池材料到整车控制系统的全链条自研成果。比亚迪将智能制造升华为方法论,通过算法优化生产节拍,用数据驱动质量管控,重新定义了新能源产业的制造标准。
两大企业的联动更具战略意义。开发者大会前夕,荣耀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车联系统与DiLink生态深度打通。当车辆行驶时,手机、手表与车载系统的信息交互实现无缝切换,导航、音乐、通信等服务通过AI在不同终端间智能流转。这种跨界合作构建起新的"智能链",将坪山的制造优势延伸至出行场景。
如今的坪山,制造业标签已悄然升级。这里既有荣耀、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数百家围绕AI展开布局的中小企业,形成从零部件到整机、从算法到应用的完整生态。当传统制造比拼设备与人力时,坪山的企业正在用数据流动的速度定义竞争力——在产线上,AI让机器学会思考;在城市中,AI让服务更懂需求。这种双向奔赴的智能化进程,正在重新书写中国制造的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