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自动化领域龙头企业汇川技术(300124.SZ)近日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6.63亿元,同比增长24.67%,归母净利润达42.54亿元,同比增长26.84%,两项核心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营收规模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净利润水平已接近2024年全年数据。在业绩说明会上,管理层透露费用管控成效显著,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增速低于营收增速,同时投资收益对利润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尽管整体业绩保持增长,但公司发展面临多重挑战。数据显示,自2020年以来营收增速从55%以上逐步回落至2024年的21.77%,净利润增速更是由2020年的120.62%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出现9.62%的负增长。毛利率指标同样承压,从2020年的38.96%降至2024年的28.7%,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下滑至29.27%。管理层解释称,毛利率下降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业务占比提升影响,该板块毛利率相对低于传统自动化业务。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汇川技术正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根据2024年财报数据,公司通用伺服系统、低压及中高压变频器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均位居首位,工业机器人产品排名第三。但高端市场仍被西门子、ABB、安川等外资品牌占据,国产替代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面对制造业需求整体放缓的行业环境,公司通过定制化解决方案和快速响应机制,在全球化供应链不稳定的背景下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汇川技术将目光投向人形机器人领域。依托在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核心技术积累,公司于2024年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当年即完成高性能关节部件样机研发,包括低压高功率驱动器、无框力矩电机等关键零部件。在2025年工博会上,公司展出七自由度仿生臂、行星关节执行器等系列产品,并透露已获得小批量订单。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29.94亿元,同比增长36%,主要用于软件、机器人零部件及智能汽车底盘开发。
储能市场成为公司战略布局的另一重点。今年5月,董事长朱兴明宣布重返储能领域,随后迅速推进多项合作:与中储科技、Genaspi Energy共建澳洲1.2GW/3.9GWh储能电站项目,与星纪云能建立储能电站投资合作,与南网能源达成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合作。在8月举办的储能峰会上,公司发布液冷430kW组串式PCS等全球首发产品。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同花顺已将其归类为"储能-储能变流器"细分方向企业。
当前储能行业面临激烈竞争,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锂电储能系统价格近三年下跌近八成,全行业普遍亏损。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23日,全国经营范围含"储能"的存续企业超33万家,但已有超5万家企业处于异常经营状态。汇川技术管理层认为,能源供给结构转型和电力需求增长将带来储能市场机遇,公司看好联网储能管理领域的发展空间。截至10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8.38元/股,总市值约2121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