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极兔西北“掘金”:无人车降本增效,科技赋能解锁快递新蓝海

   时间:2025-11-01 18:32:19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快递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极兔速递凭借独特的发展策略,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家企业不仅在东南亚市场保持着领先地位,还在沙特阿拉伯、巴西和埃及等新兴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包裹量突破亿件,增幅接近50%。与此同时,极兔在中国市场也持续保持增长,不过其发展思路已从早期的低价竞争转向深耕细分市场,特别是将目光投向了“胡焕庸线”以西的中西部地区,试图在这片被视为“边缘市场”的区域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广人稀,配送半径长,物流成本高,一直是快递行业难以突破的瓶颈。然而,极兔却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酒泉为例,极兔酒泉二级转运中心负责人毛建东引入了西北地区首台无人快递车,开启了科技赋能物流的新篇章。这种无人车一次可运送300到500件货物,日满负荷运转可达1200到1500件,相比传统货车,每年可节省1.5到2.5万元成本。这一创新举措不仅降低了单票快递成本20%,还提升了配送时效2小时,为当地快递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无人快递车的成功应用迅速在中西部地区推广开来。从酒泉到敦煌,再到兰州,极兔的无人车队伍不断壮大。目前,甘青宁区域已签署两度无人车订购协议,超百辆无人车穿梭在城乡道路上,让“科技赋能物流”从概念变为现实。极兔瓜州中心网点负责人杨勇勇表示,以前服务15个乡村至少需要3名快递员,现在1个人配合无人车就能轻松完成,下午还能赶回来处理次日的分拣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极兔在嘉峪关市的雄关网点也率先引进了当地首辆快递无人车。网点负责人郭海英认为,无人车不仅是一个配送工具,更是一块“行走的广告牌”,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和拍照,提升了极兔在当地的知名度。如今,该网点的无人车已增至4辆,还带动了同行跟进,数智化浪潮正席卷当地快递业。极兔甘青宁区域计划年内将无人车数量增至300辆,进一步扩大科技赋能的覆盖范围。

除了无人车,极兔还在中西部地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物流服务能力。2025年5月,总投资2亿元的兰州转运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占地3.35万平方米,配备16条自动化分拣线,日处理峰值从85万件飙升至180万件,中转时效提升约40%,快递全程时长缩短6.5小时。酒泉二级转运中心也引进了自动分拣设备,日均分拣超5万件的工作时效提升20%。郭海英还在嘉峪关建立了快递柜网络,实现驿站24小时营业,并通过安装双面快递柜解决了特殊环境下的收寄难题。下一步,她还考虑引进无人机,进一步提升偏远山区乡村地区的送件效率。

在一系列新技术的加持下,中西部地区快递业正从“洼地”逐渐崛起为“新高地”。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5年1-7月,西部地区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区域快递服务单位价值持续提升。曾经被忽视的西北区域,如今正加速成为我国快递业务发展的新引擎。

极兔在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仅体现在物流效率的提升上,还深入到了助农领域。以瓜州为例,作为“中国蜜瓜之乡”,当地蜜瓜种植面积达9万亩,80%以上依赖订单销售。然而,受限于地域和物流条件,优质蜜瓜难以走出河西走廊,农户常面临好果卖不出好价的困境。极兔瓜州中心网点为农户量身定制了“上门揽收+优转优派”全链条服务,确保新鲜蜜瓜以最短时间、最优成本发往全国。广至藏族乡的揽收高峰值达30吨,新鲜蜜瓜4天内即可送达北上广等核心城市。

瓜州广至乡驿站经营者何禧鸿的驿站不仅日均发出近百箱蜜瓜,还通过朋友圈开展代销,去年帮助农户销售蜜瓜300余箱。他表示,现在村民不用再低价卖给中间商,每斤蜜瓜能多赚1-2元。2024年,瓜州县依托完善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外销蜜瓜11万件、枸杞等其他农产品25万件,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2600万元。这张物流网已覆盖瓜州90%以上的村镇,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收发快递。

极兔甘青宁区域网络拓展经理苏玲弘表示,以前觉得甘肃是“偏远地区”,做快递不划算,现在才发现这里的潜力非常大。他常去各个网点调研,优化流程、降低破损率,将优质经验推广到整个河西走廊。毛建东还在酒泉承包了50亩地种植西梅,通过“产地+快递”的直连模式,解决了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难题,提升了西部地区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极兔的探索不仅限于物流和助农领域。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极兔速递首次作为第二十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戈20)的指定物流合作伙伴亮相。这场顶级户外赛事在戈壁复杂环境下进行,对物流保障提出了极高要求。极兔依托全球网络和智能化体系,为赛事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验证了其物流韧性。极兔速递CEO刘伟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更多产业与物流的融合发展,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