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汽埃安宣布i60以12.68万元起售时,这款增程式SUV的定价策略远非简单的产品定价,而是成为品牌战略转型的里程碑。过去八年,埃安凭借AION S、AION Y等纯电车型,以高续航、快充技术和电池安全优势,在新能源市场占据先发位置,年销量突破50万辆,一度成为广汽集团的核心增长点。然而,随着2024年市场格局剧变,纯电车型陷入价格战泥潭,电池成本下降速度滞后于补贴退坡,用户需求加速向增程、混动技术倾斜,埃安在高端与低端市场的夹缝中逐渐失去主动权。

i60的诞生,标志着埃安从“技术理想主义”向“市场现实主义”的彻底转向。作为广汽集团“番禺行动”的核心项目,这款车型首次将原本用于20万元以上车型的“星源增程技术”下放至15万元区间。技术层面,i60搭载广汽自研的1.5ATK发动机,热效率达行业顶尖水平,亏电油耗仅5.5L/100km,综合续航里程达1240km。这些数据背后,是埃安对市场需求的重新理解——不再强调快充速度或风阻系数,而是聚焦续航、静谧性和使用成本,试图用“务实”打动主流消费者。
品牌逻辑的转变更为显著。过去,埃安通过“技术先锋”形象吸引追求前沿的用户,营销中充斥着“电动化信仰”“高续航标杆”等标签;如今,i60的宣传首次使用“国民好车”“国泰民安脸”等表述,目标直指中产家庭用户。这种转变并非妥协,而是对市场趋势的精准回应:当理想汽车凭借增程技术打开家庭市场,比亚迪通过DM-i混动构建销量壁垒时,埃安若继续固守纯电路线,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i60的推出,本质上是广汽集团的一次结构性调整,通过双能源路径(纯电+增程)降低市场风险,提升跨周期生存能力。

从技术普惠的角度看,i60实现了“科技平权”的突破。星源增程系统、弹匣电池、GSD智驾系统等曾用于高端车型的技术,首次被整合至12万元级SUV中。这种下沉策略背后,是埃安对技术商业化价值的重新认知——技术的生命力不在于实验室数据,而在于能否通过量产获得用户信任。i60的定价与配置,正是广汽集团将“自研技术”从“炫技”转向“实用”的标志。
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值得关注。此前,埃安的估值逻辑围绕“高端纯电智能品牌”展开,但随着Hyper SSR、Hyper GT等车型销量未达预期,原有叙事难以支撑市场预期。i60的推出,意味着埃安回归高销量路线,通过更大规模的市场覆盖换取稳定现金流。这种“现金流换信心”的策略,本质上是企业从“增长故事”向“盈利故事”的转型。
未来,埃安的品牌架构将呈现双路线特征:Hyper系列继续定位纯电旗舰,承担技术探索与品牌向上的任务;i系列则聚焦市场普及,以增程技术为主攻方向。这种模式与比亚迪的“王朝+海洋”生态类似——一个负责“梦想”,一个负责“利润”。广汽集团明确表示,纯电路线不会放弃,但节奏将更加审慎,避免单一能源路径带来的风险。
i60的意义,远非一款新车的上市。它让埃安从“舞台中央的理想主义者”,转变为“市场洪流中的现实玩家”。这种转变不是失败,而是一次自我修正——当技术信仰无法支撑商业成功时,回归用户需求、回归市场本质,才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新能源市场的下半场,竞争的核心已从“技术先进性”转向“用户理解力”,而i60的推出,正是广汽埃安对这一趋势的明确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