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技术路线之争近日再度成为行业焦点。在东京车展期间的一场行业交流活动中,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动力电池发展路径发表了明确观点,强调安全应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则。
针对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李云飞指出,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充电设施建设到低温性能优化均取得显著进展。他特别提到,冬季电池保温技术的突破使低温续航衰减问题得到实质性改善,而全面覆盖的充电网络已能满足绝大多数使用场景需求。
在材料选择上,比亚迪始终坚守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李云飞透露,该企业全系车型未来都将延续这一安全导向的技术方案。他通过具体案例说明安全性能的重要性:过去五年间,网络曝光的非磷酸铁锂体系电动车自燃事件,多次引发公众对电池安全的质疑,但消费者往往无法区分不同材料体系的差异。
中国公交电动化进程中的安全实践被着重提及。李云飞介绍,自2010年启动电动大巴推广以来,全国累计投入的数十万辆电动客车均采用磷酸铁锂电池,至今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他特别强调,载客量达五六十人的公交车辆对安全性能的要求远高于普通乘用车,行业当初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克服多方阻力,最终确立磷酸铁锂的主导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私家车市场,李云飞明确表示安全标准不应因车辆载客量减少而降低。他呼吁行业在追求续航里程等参数时,需审慎评估材料体系的安全性。数据显示,部分企业为提升数据表现可能重新采用三元锂电池,但这种技术转向需要承担更高的安全风险。
市场数据印证了磷酸铁锂的技术优势。今年前三季度,该材料体系动力电池装车量达493.9GWh,同比增幅42.5%,市场份额突破80%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数据表明,安全性能与成本优势的双重考量,正使磷酸铁锂成为动力电池市场的主流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