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发前海冰雪世界”自开业以来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热门打卡地。作为继广州融创雪世界之后,华南地区第二座大型室内滑雪场,该项目在10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首月便吸引超过40万人次到访,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4万人次。这一数据不仅印证了南方市场对冰雪运动的旺盛需求,也使其成为“大湾区一小时冰雪经济圈”的核心载体。
从硬件配置来看,华发冰雪世界以1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摘得全球最大室内滑雪中心桂冠,其垂直落差83米、最长单道463米的雪道设计,明显优于广州融创雪世界7.5万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和5条雪道的配置。但高规格设施并未完全转化为优质体验,社交媒体上关于“排队两小时滑行五分钟”“新手碰撞频发”“雪场异味”等吐槽屡见不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州融创雪世界因客流分流出现“人少雪空”的现象,部分资深滑雪者甚至感到“冷清”。
价格策略成为两大雪场竞争的关键变量。华发冰雪世界假期3小时票价达458元,黑金会员年费23799元,均高于广州融创的468元“买一送一”促销价和18999元年费。不过,当把机票、酒店等隐性成本纳入考量,深圳滑雪的性价比优势开始显现。华发集团通过开通香港-深圳滑雪专线、设置港澳车辆专用通道、推出含往返车票的428元套餐等举措,成功吸引30%的港澳游客。尽管价格比广州同类套餐高出近百元,但交通便利性和新场体验仍促使大量港客“用脚投票”。
北方雪场的提前“开板”加剧了市场竞争。10月下旬,崇礼万龙雪场等9家国际级滑雪场同步启动新雪季,推出冰雪赛事、电音节、微短剧等多元活动。石家庄正定机场加密广深航班,提供“雪板门到门”服务;长白山机场则针对广深客源优化航线,形成7小时直达的交通网络。虽然广深至崇礼或长白山的机票价格约2000元,较飞往北海道的4000元更具优势,但专业滑雪者仍倾向于户外雪场的完善设施和专业氛围。小红书平台上,寻找“滑雪搭子”的帖子和“特种兵式”转机攻略层出不穷,印证着北方对高端客群的强大吸引力。
中国冰雪产业正经历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室内滑雪场数量从2013-2014雪季的5家激增至2024-2025雪季的79家,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元。南方城市突破资源限制的路径逐渐清晰:融创、华发等具有“冰雪+”运营经验的企业成为破局关键。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后,广州融创雪世界两年内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而深圳此前仅有世界之窗的嬉雪项目,无法满足赛事和专业化需求。2020年启动的华发冰雪世界总投资296亿元,虽因融创流动性危机转为华发全资控股,但运营仍交由融创旗下热雪奇迹负责。
热雪奇迹品牌自2021年成立以来快速扩张,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在全国10个城市布局室内雪场。不过融创的冰雪业务收入占比仍较低,2024年文旅板块52.1亿元营收中,冰雪贡献有限。同年12月,融创出售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股权以缓解债务压力。华发股份同样面临资金考验,2025年7月向深圳市土储中心转让前海冰雪世界7块未开发商业用地,回笼资金44.05亿元。室内滑雪场高昂的运营成本——包括淡季持续制冷能耗——对房企资金链构成持续压力,华发能否延续项目运营仍存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