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近日就免密支付安全问题向公众作出回应,从支付机构与用户双维度提出多项规范建议,旨在为该业务增设安全屏障。此次倡议聚焦用户权益保护,要求支付服务主体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强化风险管控,尤其关注老年群体的支付安全需求。
针对支付机构的操作规范,协会明确要求建立严格的授权管理机制。在用户开通免密支付功能时,需通过多重身份核验程序确认用户真实意愿,协议签订环节必须设置独立页面并显著提示关键条款。特别强调禁止任何形式的默认开通行为,确保用户对业务开通具有完全自主选择权。对于老年用户群体,倡议提出需开展专项风险评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业务规则,审慎提供相关服务。
在用户知情权保障方面,协会要求支付机构优化信息披露流程。除常规协议展示外,需在业务办理界面以加粗字体或特殊颜色标注免密支付额度、生效范围等核心信息。针对老年用户,建议采用语音提示、视频演示等辅助方式强化信息传达效果,确保用户充分理解业务风险。
随着移动支付普及,免密支付功能因其便捷性受到广泛使用,但部分用户反映遭遇未经授权开通的情况。此次行业规范出台,或将推动支付机构优化业务流程,从源头减少此类纠纷。业内人士指出,建立用户授权追溯机制、完善争议处理通道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整改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