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太空算力新赛道:中美角逐正酣,中国团队“天算计划”剑指太空超算

   时间:2025-11-21 08:24:20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美国科技巨头正将算力竞赛的战场延伸至近地轨道时,中国科研团队已悄然布局一场更具野心的太空数字革命。2025年11月,随着SpaceX猎鹰9号火箭将搭载英伟达H100 GPU的试验卫星送入轨道,全球天基计算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这颗重60公斤的卫星单颗算力达2000TFLOPS,相当于国际空间站计算能力的百倍,标志着美国科技企业开始构建"芯片-算力-应用"的太空生态闭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谷歌同步推进的"逐日者计划"更显野心勃勃。该计划拟于2027年前发射81颗搭载TPU的卫星,与马斯克星链星座的2.3万颗卫星形成协同效应。这种"太空数据高速公路"与"算力节点"的组合,本质上是在复制互联网时代的先发优势——通过控制轨道资源、标准制定权和数据主权,构建新的数字霸权体系。国际电信联盟的"先到先得"原则,使得近地轨道6-10万颗卫星的容量正被快速瓜分,其中星链已占据超8000个轨道位置。

面对这种态势,中国科研力量正以系统化布局展开突围。之江实验室主导的整轨互联太空计算星座项目,已于2025年5月在酒泉发射首批12颗计算卫星,标志着我国首个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进入组网阶段。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发的星载计算机,首次实现了基于国产高性能芯片的太空算力体系;武汉大学牵头的"东方慧眼"星座,通过"光学+雷达+高光谱"协同观测,突破了星上智能处理等核心技术瓶颈。

在这场竞赛中,中科天算团队的技术路线更具颠覆性。这个汇聚了中科院计算所、航天五院等顶尖机构人才的团队,正推进"天算计划"——在太阳同步轨道部署模块化太空超算中心。该系统由能源舱、算力舱、通信舱三大模块构成,其中能源舱采用折叠式柔性光伏阵列,总功率超100MW;算力舱将集成万张高性能计算卡,总算力达10 EOPS;通信舱则通过100余台激光通信器构建10Tbps带宽的星间链路。这种"太空机房"的设计,旨在实现通导遥应用的全轨道处理。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多重挑战的攻克。针对太空辐射问题,团队采用国产抗辐射芯片配合动态备份系统和纠错算法,构建起三级防护体系;在散热领域,创新研发的液冷-辐射协同技术,成功解决了真空环境下的高密度算力温控难题。这些突破使得2019年研发的首台多卡嵌入式星载AI计算机AU1000,能在太空稳定运行并支撑实时遥感分析;2023年上天的分布式算力协同计算机群AU1000-3,更实现了卫星间的在轨协同计算。

当前,天基计算已进入关键验证阶段。中科天算计划2026年实现首个GPU超算节点上天,重点测试能源舱自主展开、算力舱热控系统、通信舱激光组网等核心技术。这种"太空AI"的演进路径,正在重塑全球算力格局——当马斯克畅想通过星舰实现每年1TW人工智能算力部署时,中国团队已构建起从芯片到系统的完整技术栈,其自主研发的天基大模型更具备图像解析、语义交互等多模态能力。

在这场关乎数字主权的博弈中,技术参数的竞争只是表象,生态系统的构建才是关键。中国团队提出的"天数天网天算"融合理念,正试图打破传统天地计算界限,通过开放架构吸引全球合作伙伴。当算力突破卡门线,人类数字文明的发展轨迹正在被重新书写,这场竞赛的终局,或将决定未来全球数字治理体系的架构。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