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宇宙138亿岁却现465亿光年外景象?新发现解锁宇宙膨胀新认知

   时间:2025-11-23 19:44:0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宇宙的年龄仅有138亿年,但人类可观测的宇宙半径却达到了465亿光年。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长久以来困扰着科学界,也激发了无数人的好奇心。实际上,这一“距离悖论”的答案,隐藏在宇宙膨胀的奥秘之中。

宇宙并非静止的舞台,而是如同一块不断发酵的面团,承载着星系、恒星和行星等所有天体。当空间本身膨胀时,星系之间的距离会被逐渐拉大,就像面团上的芝麻粒,虽然它们自身并未移动,但彼此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这种现象最早由天文学家哈勃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他注意到遥远星系的光谱向红色端偏移,即“红移”,这表明它们正在远离地球。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种红移并非由星系的运动引起,而是空间本身在膨胀。光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拉伸”,就像一根被拉长的橡皮筋,其波长也随之变长。这种“宇宙学红移”解释了为何星系可以以超光速的速度远离地球,而不违反相对论——因为这是空间本身的运动,而非物质在运动。

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初始光开始传播时,其光源距离地球不过几十亿光年。然而,在光穿越宇宙的漫长旅程中,空间持续膨胀,最终将光源推至465亿光年之外。这一过程完美解释了宇宙年龄与可观测半径之间的看似矛盾。

推动宇宙膨胀的“幕后推手”之一是暗能量。这种神秘的力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68%,其性质类似于“反向引力”,不断推动空间向外扩张。1998年,科学家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不仅没有减缓,反而正在加快,这一发现催生了暗能量的概念。2025年,DESI合作组的观测进一步支持了暗能量可能随时间变化的假说,尽管目前证据尚未完全确凿。

2025年,宇宙学领域迎来了两项突破性发现。首先,韦布望远镜在宇宙大爆炸后仅5.7亿年的一个小星系中,发现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一发现颠覆了传统认知——黑洞通常与星系同步成长,星系越大,黑洞才越大。然而,这个星系本身规模极小,其黑洞却异常庞大,增长速度远超宿主星系,仿佛一个“早熟的巨人”。这一现象为理解早期宇宙的物质分布和空间膨胀提供了新线索,因为黑洞的快速生长与物质分布密切相关,而物质分布又直接影响宇宙膨胀的速度。

另一项重要发现是测量宇宙膨胀的第三种方法——强引力透镜效应。科学家利用大质量星系的引力,将远处类星体的光偏折成多个像,通过测量这些像到达地球的时间差,计算出宇宙膨胀速度。经过10年观测,利用33个透镜样本测得的哈勃常数为67.4(误差5%),这一结果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法一致,为解决“哈勃常数危机”提供了新视角。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宇宙膨胀的研究正进入新阶段。我国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美国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即将升空,引力波和中微子等“多信使”观测手段也将加入探索行列。科学家计划将强引力透镜的观测样本增加至40个,并利用更先进的望远镜和算法提高精度,力争将哈勃常数的测量误差降至1%,彻底解决这一宇宙学难题。宇宙的奥秘,正随着人类探索的脚步,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