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前OpenAI联合创始人发声:AI发展遇瓶颈,探索新范式成关键

   时间:2025-11-28 01:31:5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场关于技术发展路径的深度反思正在蔓延。前OpenAI联合创始人、现任Safe Superintelligence首席执行官伊利亚·苏茨克维在近期一次长达三万字的深度对话中,对当前AI研究范式提出尖锐质疑。他指出,行业正从规模化扩张阶段转向需要突破性理论创新的深水区,这一转变标志着技术演进进入关键转折点。

苏茨克维将2012年至2020年定义为AI研究的"黄金探索期",期间算法创新层出不穷。但自2020年后,行业陷入"规模竞赛"的怪圈,通过堆砌算力和数据提升模型性能的模式已显疲态。他特别提到,当前万亿参数模型在特定测试集上的表现提升幅度显著放缓,这种边际效应递减现象暴露出技术路线的根本性缺陷。

针对大模型的现实应用困境,这位深度学习先驱用生动比喻揭示问题本质:"这些系统如同精通编程竞赛的优等生,能在标准化测试中斩获高分,却无法处理真实场景中的模糊问题。"他分析指出,强化学习训练使用的数据集存在严重偏差,导致模型缺乏对复杂世界的理解能力,这种"温室效应"正在制约技术落地。

在技术哲学层面,苏茨克维提出颠覆性观点:情感机制可能是突破当前瓶颈的关键。他通过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决策系统中的情绪调节模块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认知优势,未来AI系统若要实现真正智能,必须构建类似的价值判断框架。这种观点为技术发展开辟了全新维度。

这场思想风暴引发行业共振。图灵奖得主杨立昆公开表示,当前基于语言模型的路径存在根本性局限,其"文本预测"的本质决定了无法构建完整的世界认知。他主张发展"世界模拟器"技术路线,通过构建物理规律驱动的认知框架,使机器获得类似人类的常识推理能力。

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识正在形成:单纯依赖算力扩张的技术路线已触及天花板。多位顶尖科学家呼吁,行业需要回归基础研究,在认知架构、学习机制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这场关于AI未来走向的讨论,或将重塑整个技术的发展轨迹。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