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领域迎来重大资本动作,一家估值超百亿的独角兽企业正式诞生。大疆孵化成立的卓驭科技近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国汽车工业领军企业一汽集团,投资总额超过36亿元。此次融资不仅刷新了L2+自动驾驶赛道单笔融资纪录,更标志着产业资本开始主导自动驾驶行业的资源整合。
在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加速的背景下,2025年行业融资呈现爆发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广义自动驾驶领域已发生19起融资事件,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额突破400亿元。与创业初期风险投资主导的格局不同,当前产业资本占比超过七成,其中整车厂的投资力度尤为显著。卓驭科技此次融资规模占全年赛道融资总额的近十分之一,在L2+细分领域更是独占鳌头。
一汽集团的战略投资具有特殊意义。作为传统汽车巨头首次公开投资乘用车自动驾驶企业,这笔投资不仅使卓驭科技估值突破百亿大关,更让一汽成为其最大外部单一股东。值得关注的是,双方明确约定保持卓驭科技的独立法人地位,现有管理团队、技术路线和品牌战略均维持不变。这种"战略投资不控股"的模式,为技术方与产业方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卓驭科技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除大疆和一汽外,还包括比亚迪、上汽、北汽等整车企业,以及国投招商、光远投资等产业基金。这些产业投资方均遵循"先量产合作后战略投资"的路径,上汽集团早在数年前就与其开展技术落地合作,五菱系列车型搭载的智能驾驶方案成为行业高阶功能普及的标杆案例。这种"技术验证-量产落地-资本绑定"的三阶段合作模式,正在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新趋势。
技术突破是卓驭科技获得资本青睐的核心因素。该公司在7V 32TOPS的硬件配置下实现车位到车位的L2+功能全覆盖,这项突破直接改写了行业对算力需求的认知。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油电同智技术路线,在燃油车智能化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全新揽境车型率先实现高速领航辅助功能,上汽大众Pro家族、速腾L等燃油车型也相继搭载相关方案,这种跨能源形式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为传统车企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舱驾一体化的技术探索则展现了卓驭的前瞻性布局。与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T5车型,采用单板单芯片架构,实现了从硬件底层到系统中间层的全面自研。这种中央计算架构不仅带来成本优势,更重要的是为智能汽车向"汽车机器人"演进奠定了基础。该架构在算力分配、模型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展现出的优势,使其成为具身智能发展的重要过渡形态。
卓驭科技的技术基因可追溯至大疆的无人机业务。2016年大疆在精灵Phantom 4上首次应用双目视觉技术,实现自主跟随和避障功能,这直接推动了其车载项目的立项。由无人机团队核心成员沈劭劼博士领衔的车载事业部,经过多年技术沉淀,在2023年正式独立运营。技术路线从双目增强端到端架构,进化到完全一段式的端到端方案,这种持续迭代能力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在芯片适配方面,卓驭科技展现出独特的技术路径。其核心关注点不在于芯片标称算力,而是侧重AI专用加速器的实际性能。通过自研的模型裁剪、量化工具,以及系统级资源调度算法,在行业主流算力一半的条件下实现了同等智能化体验。这种"代码级"的优化能力,使其在成本控制和技术普惠方面形成双重优势。
当前自动驾驶行业正经历深度洗牌,技术实力不足和工程化能力薄弱的企业陆续退出市场。对于存活下来的企业而言,这轮产业资本的注入既是认可也是考验。卓驭科技凭借在多模态大模型、油电同智、舱驾一体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与头部车企的深度合作经验,正在构建独特的技术护城河。其与一汽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传统车企智能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