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千问APP领航,阿里AI C端布局启新程,一场硬仗正酣

   时间:2025-11-28 09:32:3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秋季,阿里巴巴内部掀起了一场关于AI战略的重大变革。核心决策层与夸克等业务负责人展开多轮闭门会议,最终拍板将资源全面倾斜至一款名为“千问APP”的C端产品。这一决策标志着阿里正式从幕后模型研发转向台前应用竞争,试图以“千问”为核心构建覆盖AI助手、硬件设备及电商生态的超级入口。

千问APP的诞生并非长期规划的产物,而是基于技术突破的快速响应。2025年9月,阿里云发布的Qwen3-Max大模型展现出强大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其参数规模突破万亿级别,在推理性能上超越多数国内竞品。技术团队在测试中发现,市场上头部AI应用普遍基于Qwen模型微调,这促使管理层重新评估战略方向:与其为他人做嫁衣,不如亲自下场打造原生应用。决策层内部形成共识:阿里虽缺乏社交或流量优势,但模型能力足以成为破局关键。

项目启动后,阿里展现出罕见的执行效率。96小时内,超过500名工程师从北京、广州、杭州三地集结至西溪园区,其中既有95后技术天才,也有海外归国的AI专家,更有跨部门抽调的资深产品经理。一周内团队规模扩张至近900人,创下阿里内部单项目抽调记录。项目组采用“战时管理”模式:取消传统OKR考核,以周为单位制定目标;预算审批流程大幅简化,资源向关键节点倾斜;核心成员集中办公,作战室灯火通明,数据报表每日更新,用户反馈直接驱动产品迭代。

千问APP的定位突破传统聊天工具框架,主打“能聊天,会办事”的生产力场景。产品嵌入夸克搜索、网盘、扫描等既有能力,同时整合通义大模型的多模态技术,形成覆盖办公、学习、生活的全能助手。例如,用户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文档处理、医疗咨询等复杂任务,AI眼镜等硬件设备则作为生态延伸,实现多场景无缝衔接。这种“软件+硬件+服务”的整合模式,被内部视为阿里生态的AI化升级。

上线首周,千问APP下载量突破千万,夸克AI眼镜订单量亦超预期,但挑战随之而来。C端AI市场已形成稳固格局:豆包凭借流量优势占据用户心智,DeepSeek、元宝紧追不舍,Kimi等六小虎则在细分领域深耕;AI眼镜领域,meta垄断全球市场,Rokid、小米等国内品牌已建立品牌认知。阿里需在缺乏流量杠杆的情况下,同时应对模型能力、用户体验、生态整合的三重考验。

内部对千问的战略定位清晰而克制。决策层未设定硬性数据指标,而是通过高管种子用户群实时反馈优化产品。项目组设立专门小组研究用户行为,发现用户对效率工具的需求远超单纯陪伴,这进一步验证了生产力场景的路线选择。资源分配上,夸克聚焦搜索及后端服务,千问则承担生态入口角色,两者形成技术互补而非内部竞争。

这场变革的深层影响在于组织架构的突破。千问项目组成为阿里内部“特区”,采用扁平化管理和灵活预算机制,为后续超级项目提供协作范式。跨部门抽调精锐的模式,打破了传统业务壁垒,技术、产品、数据团队形成闭环,这种“整体战”思维被视为阿里应对AI竞争的关键武器。

然而,胜利的曙光尚未显现。千问需在巨头环伺中突围,同时面临电商生态融合的长期课题。AI如何重构购物流程、如何平衡搜索广告与AI推荐、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粘性,这些问题仍待解答。阿里内部清醒认识到,这场战役远未结束,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将短期爆发转化为可持续增长,在AI浪潮中重塑商业版图。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