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字节跳动技术VP12年发展复盘:PICO新品将至,自研MR芯片量产在即

   时间:2025-11-28 08:41:3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字节跳动技术副总裁杨震原近日在一场公开活动中透露,公司旗下VR品牌PICO将于2026年推出全新产品,并详细介绍了字节在混合现实(MR)、芯片研发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此次演讲不仅回顾了字节跳动近十年的技术演进路径,更揭示了其从消费互联网向硬科技领域深度布局的战略转型。

在硬件创新方面,PICO团队通过全链路自研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针对MR设备中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延迟问题,团队于2022年6月启动专用消费级芯片研发项目,该芯片于2024年完成流片测试并进入量产阶段。实测数据显示,其系统延迟控制在12毫秒左右,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超50%。这一成果得益于芯片架构的深度优化,使得在保持画质清晰度的前提下,实现了接近视网膜级的动态响应速度。

显示技术层面,PICO通过定制MicroOLED屏幕将设备平均PPD(每度像素数)提升至40,中心区域超过45,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项突破使得用户在使用设备阅读文字或观看高清内容时,视觉体验更接近真实世界。技术团队透露,为实现这一指标,他们与供应链伙伴共同开发了新型光学模组,在缩小设备体积的同时提升了整体显示效率。

回顾字节跳动的技术发展史,2014年搭建推荐算法系统成为关键起点。当时仅5人的技术团队面临重大抉择:在逻辑回归(LR)算法的多种优化方案中,最终选择同步推进两套技术路线。这种"双轨制"研发策略为后续深度学习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到2014年底,团队成功将FM类算法引入推荐系统,逐步演化出如今支撑多模态内容分发的核心架构。

2020年开启的科学计算探索,标志着字节技术战略的重要转向。公司在分子动力学模拟、第一性原理计算等领域取得突破后,今年与比亚迪成立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AI在电池材料研发中的应用。通过将高通量自动化实验与科学计算算法结合,相关技术已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验证,特别是在GPU加速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在XR设备交互领域,PICO构建了包含高精度测试系统、3D重建引擎和手势数据采集平台的技术矩阵。这套系统可实时识别环境特征并完成空间建模,为MR设备的手势交互、环境感知提供基础支撑。技术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优化算法模型,设备对复杂场景的识别准确率已提升至92%以上。

大模型发展路径则呈现戏剧性转折。2021年内部团队训练的早期语言模型因未能显著提升搜索效果被判定"无用",这一误判促使公司调整研发策略。经过两年技术积累,2023年推出的豆包AI对话助手迅速占据国内市场首位,其背后的火山引擎平台更在中国MaaS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技术副总裁杨震原坦言,早期对大模型价值的低估,反映出团队在技术趋势判断上的不足。

针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评估标准,杨震原提出两大核心维度:一是模型自主学习能力的进化速度,二是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效率。他特别强调,当前行业过度聚焦参数规模竞争,而忽视了对模型认知能力的实质性提升。这一观点引发学术界对AI发展路径的重新思考。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