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系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不断,接连推出千问、灵光两款重磅AI产品,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其中,阿里旗下AI助手千问App在公测首周下载量便突破1000万次,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受此影响,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在11月24日上涨4.67%,而与其生态深度绑定的A股上市公司光云科技,也在同日以20%的涨幅封上涨停板,次日继续上涨1.41%,股价创下年内新高。
作为国内首批电商SaaS服务商,光云科技长期为电商商家提供店铺运营、CRM短信、配套硬件等全链条软件及服务。公司控股股东为杭州光云投资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谭光华曾任职于阿里巴巴,这为其与阿里生态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基础。双方形成“生态共生型战略合作”,光云科技业务高度依赖阿里电商体系,同时通过技术赋能反哺平台商家,构建起双向价值闭环。
在AI转型浪潮中,光云科技与阿里新推出的两款产品形成紧密联动。其核心AI产品快麦小智客服机器人已接入通义千问大模型,通过调用阿里云API实现智能化升级。这一合作不仅使光云科技与阿里形成数据闭环协同,更有效防止了运营数据流向竞争对手。另一款产品灵光则展现出更强的工具创造能力,可根据用户需求直接生成具备实用功能的应用,例如翻译器兼具语音播放功能。这种技术特性与光云科技服务的电商售后、CRM等场景高度契合,尽管目前尚未公布具体接入产品,但市场对其AI驱动发展的预期已显著提升。
转型成效在运营数据中得到直观体现。2024年“双11”期间,快麦小智累计服务消费者7700万人,处理订单4.82亿单,AI机器人替代人工回复5.96亿次,回复率达61%,对应订单金额395亿元,挽回潜在流失订单金额138亿元。这些数据表明,智能化服务正在成为光云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边界,光云科技今年完成对山东逸淘的收购。这家专注于电商供应链分销环节的软件服务商,恰好弥补了光云科技在垂直场景外的布局短板。通过整合资源,光云科技得以构建覆盖电商运营全链条的服务体系,估值逻辑也随之向AI平台型企业转变。
然而,光云科技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自2020年上市以来,其股价从近80元高位震荡下行至目前20元左右。业绩表现同样承压,2021年营收达5.1亿元峰值后逐年下滑,2024年为4.778亿元,净利润自2021年起持续亏损。行业环境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电商用户渗透率超70%导致流量红利消退,传统平台增速放缓,拼多多、抖音等新势力通过低价策略和直播电商抢占市场,使得高度依赖阿里生态的光云科技面临增长瓶颈。
转机出现在2025年。三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9%至4.0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从5574万元收窄至1503万元。山东逸淘的并表贡献显著,其2024年营收翻倍增长,净利润达1663.22万元。尽管收购产生较高溢价,但对于连续亏损的光云科技而言,这笔交易有效改善了财务表现。
机遇与风险始终并存。光云科技既能享受阿里AI技术外溢带来的产品升级红利,也面临生态规则调整可能引发的业务波动。现金收购山东逸淘虽能扩大业务规模,但加剧了现金流压力,同时埋下商誉减值隐患。在电商行业存量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家转型中的企业仍需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间寻找平衡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