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巨头杉杉集团的重整进程再生波折。此前由江苏资本势力主导的重组方案未能获得债权人及出资人认可,这家曾叱咤商界的综合型企业集团,正面临新一轮战略投资者的角逐。方大炭素近日发布公告称,拟以产业协同方身份参与杉杉集团及其核心子公司的实质合并重整,这场涉及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本博弈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作为炭素行业领军企业,方大炭素在石墨电极、等静压石墨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此次瞄准的标的杉杉股份,则是全球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料龙头——其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连续多年稳居全球市占率榜首,偏光片业务更以全球最大产能规模领跑行业。两家企业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战略契合度,成为此次重组的核心看点。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方大炭素股价在公告次日涨停,市值突破260亿元。
这场资本盛宴背后,是杉杉集团深陷债务泥潭的严峻现实。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集团与子公司经确认的债权总额达335.5亿元,另有84.39亿元债权暂缓确认。尽管负债高企,但集团持有的优质资产仍具吸引力:除杉杉股份23.37%股权(对应市值约67亿元)外,还持有徽商银行3.64%股份、永杉锂业13.94%股权,以及医院、不动产等多元化资产。这些资产包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今年9月,由扬子江金控实际控制人任元林牵头的投资联合体曾短暂胜出。该方案计划出资32.84亿元取得杉杉股份控制权,却因内部纠纷功亏一篑。参与遴选的特种石墨材料企业赛迈科指控联合体成员擅自修改方案,导致其被排除在外。这一争议直接引发10月债权人会议的集体否决,使得重整进程被迫重启。
方大系的入局并非偶然。其掌舵人方威掌控的资本版图已横跨航空、钢铁、医药、商业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5家上市公司。2021年,方大集团以410亿元对价完成海航控股重整,此次再度出手新能源赛道,显示其产业整合的雄心。方大炭素在公告中明确表示,参与重整将加速负极材料产业布局,通过产业链一体化构建供应链安全屏障,同时与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杉杉集团的命运转折始于创始人郑永刚的突然离世。2023年初,这位浙商传奇人物因心脏病逝世,未留下明确遗产分配方案,引发其子郑驹与继母周婷的股权争夺战。内耗叠加行业周期波动,这家成立36年的企业集团迅速滑入债务违约深渊。尽管杉杉股份近年业绩出现波动,2024年前三季度仍实现2.84亿元净利润,其行业龙头地位和技术储备仍是重要价值支撑。
随着方大炭素正式递交重整申请,这场资本争夺战进入新阶段。市场普遍关注,方大系能否复制海航重整的成功经验,在新能源领域打造又一个产业整合标杆。根据重整程序规则,新投资方需提出更具竞争力的方案并获得债权人、出资人双重认可。这场涉及数百亿债权的商业博弈,最终走向仍充满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