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网络空间内生安全学术大会暨IEEE CRESS 2025国际会议在南京拉开帷幕,这场由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行业盛会以“AI+生态构建新挑战,安全可信新机遇”为核心议题,汇聚全球网络安全领域的顶尖智慧。与会专家通过主论坛、分论坛、闭门会等多元形式展开深度对话,不仅展示了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原创突破,更向世界传递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安全治理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邬江兴在开幕致辞中提出构建人工智能时代内生安全中国学派的愿景。他指出,面对AI安全机理证明、可信系统设计、安全性能检测三大核心挑战,我国自主研发的内生安全理论体系已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动态、异构、冗余”的共性方法,将安全能力转化为数字系统的原生属性,彻底颠覆了传统“事后修补”的被动防御模式。实验室总工程师张进形象比喻:“传统安全是给系统穿防弹衣,内生安全则是植入安全基因,让系统具备抵御未知风险的韧性。”
大会现场发布的系列成果彰显技术突破力度。四本蓝皮书——《AI+生态构建八大安全挑战》《内生安全理论研究进展蓝皮书》《智能网联汽车内生安全技术蓝皮书》以及《6G安全可信体系及关键技术》专著,构建起完整的理论框架。三项核心技术成果的亮相更引发关注:面向6G AI Edge的高性能互联原型系统实现安全与性能的双重优化;6G网络弹性测评服务平台开创性建立量化评估标准;无人系统内生安全智能体技术则攻克了动态环境下的安全防护难题。这些成果从理论到应用形成完整链条,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已占据技术制高点。
产业转化方面,内生安全技术正加速渗透关键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赛道,由紫金山实验室牵头的创新联合体推动首个国际标准立项,其孵化的科技企业通过“拨投结合”模式获得战略投资。测试数据显示,搭载该技术的车辆可有效抵御98%以上的网络攻击,为行车安全筑牢数字防线。电力能源领域,基于内生安全架构的智能电网系统在江苏试点运行,成功阻断多起针对能源设施的定向攻击。这些实践验证了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可行性,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范式。
国际合作网络在本届大会上进一步拓展。第八届“强网”拟态防御国际精英挑战赛吸引全球40支顶尖战队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赛事首次设置AI攻击智能体特邀战队,并将内生安全芯片作为攻击目标,通过开放源码构建全真测试环境。值得关注的是,由中学生组成的战队与行业专家同台竞技,展现出网络安全人才储备的多元化趋势。大会同步启动的“内生安全生态伙伴计划”已联合百度、奇安信等30余家领军企业,在技术共研、标准共建等领域形成协同效应。
学术交流环节呈现跨学科融合特征。主论坛上,院士专家围绕数据安全治理、6G安全架构等议题展开思想碰撞;企业代表则从产业视角剖析防御体系变革路径。分论坛设置的“AI安全治理”“工业控制系统防护”等专题讨论,吸引超过500名专业人士参与。科技成果展区,23家单位展示的渗透测试智能体、大模型安全护栏等创新产品,直观呈现技术落地场景。这种产学研用深度互动的模式,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生态奠定基础。
随着数字化进程加速,网络安全已从技术问题升级为全球性治理挑战。内生安全技术的突破不仅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底座,其“主动免疫”的防护理念更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思路。正如邬江兴院士所言:“当网络安全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防御,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诞生。”这场在南京引发的思想风暴,或将重塑全球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