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米汽车安全设计新突破:“丢轮保命”为乘员舱筑牢安全防线

   时间:2025-11-29 01:28:4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米汽车近日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重要声明,将安全理念提升至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安全是前提、安全是基础、安全是一切”的核心原则。这一声明不仅彰显了品牌对用户生命安全的重视,更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展现了其在汽车安全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小米汽车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系,为驾乘人员筑起坚实屏障。

在应对极端碰撞场景时,小米汽车展现了独特的安全设计智慧。针对25%小偏置碰撞这一行业难题,工程师团队开发了多路径传力结构,通过优化车身力学分布,将碰撞能量分散至多个承载区域,避免单一部位过度受力。同时,车体采用滑移式设计,当碰撞发生时,车身可沿障碍物表面滑动,有效降低乘员舱承受的直接冲击力。这种设计思路突破了传统被动防护的局限,将安全性能提升至新维度。

最具创新性的当属“丢轮保命”技术方案。当碰撞能量达到临界值时,车辆前部结构会与障碍物形成动态反作用力系统,促使车身产生横向位移。在此过程中,车轮连杆机构通过精确计算的旋转角度,主动将轮毂轮胎抛离车体。这一设计巧妙规避了高强度轮毂对乘员舱的侵入风险,数据显示可降低约40%的乘员舱变形量。该技术已通过多轮实车碰撞测试验证,在极端工况下仍能保持乘员生存空间完整。

安全防护的完整性还体现在二次碰撞预防机制上。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为车身滑移过程配套了智能制动策略,当系统检测到碰撞发生时,会立即启动分级制动程序。首先通过电子稳定系统调整车身姿态,随后触发紧急制动装置,最大限度缩短车辆滑行距离。实测数据显示,该策略可使二次碰撞概率降低65%,为驾乘人员提供双重保护。

小米汽车安全工程师表示,安全设计需要渗透到每个技术细节。从高强度硼钢车身到多级吸能结构,从智能安全气囊到碰撞后紧急呼叫系统,每一项技术都经过严苛验证。但技术防护只是基础,真正保障安全的关键在于驾驶者的安全意识。以即将上市的小米YU7为例,其安全配置不仅代表当前行业最高水准,更承载着推动交通安全文化进步的使命。当驾驶者握紧方向盘的瞬间,就应当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