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理想汽车曾以增程式SUV独树一帜,但面对纯电市场的浪潮,即便是理想创始人李想,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7月29日,理想的首款纯电SUV i8正式发布,这款车型被视为理想在纯电领域证明自身实力的关键之战。然而,市场反应却并未如预期般热烈。
一位理想车主对记者表示,i8发布后,他的第一印象是理想展现出了“勇气”。i8的外观继承了MEGA的设计语言,但更像是一个缩小版的MEGA。他质疑道:“套娃策略真的能成功吗?消费者是否会产生审美疲劳?”的确,与2023年理想汽车初入市场时的惊艳表现相比,如今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另一位新能源车主则指出,理想的营销思路并未触及电动车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无论是发布会上的卡车撞击实验,还是被网友调侃的“大桌板”营销,都让人感觉理想在淡化汽车的工具属性,而纯电用户的真正诉求并未得到满足。这种产品力的不足,直接体现在了销量上。i8发布仅一周后,理想便宣布取消其Pro、Max、Ultra版本,全系仅保留统一版本,理由是基于“用户吐槽车型版本复杂,难以选择”。
尽管理想汽车在2024年取得了50.45万辆的销量成绩,蝉联国产新势力销冠,但MEGA和i8的接连失利,却让李想陷入了深思。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纯电从来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必修课。理想曾凭借增程式SUV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增程魔法的失灵让理想急需找到新的标签。
事实上,早在理想汽车初入新能源市场时,增程式SUV就因其独特的定位而备受关注。然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家庭SUV市场份额的固定甚至压缩,理想的增程式路线开始面临挑战。与此同时,其他新能源品牌纷纷发力,大空间家庭SUV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零跑C16、问界M8等车型的配置已经与理想L系列不相上下,而即将问世的小米昆仑等车型,也将对理想纯电系列构成威胁。
面对内忧外患,李想开始调整策略。他承认自己在MEGA的发展节奏上判断失误,并指出公司上下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而非用户价值。为此,他确立了将“NPS”(净推荐值)作为首要目标的销售导向。在i8的发布过程中,李想也变得更加谨慎和低调。他收敛起锋芒,四处求教,甚至模仿起其他成功企业家的风格。
然而,尽管李想做出了诸多调整,但i8的市场反响仍然不尽如人意。有业内人士指出,i8的大定数据注定其后期很难翻盘,这款车可能不会成为拯救理想纯电的救星。对于理想而言,如何在保持高端地位的同时,又不让i系列冲击原有的L系列,同时追求高毛利,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尽管造车业务面临挑战,但李想更大的野心在于AI和芯片领域。他表示,理想正在发起更大的算力冲击,希望在2025年实现L3智驾,并在三年内跨越L4的门槛。然而,这一策略的风险在于窗口期稍纵即逝。如何在保持造车业务稳定的同时,向AI领域倾斜资源,将成为理想未来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