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互联网平台上的一则消息再次将小红书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件的起因是一位名叫赵露思的明星,在小红书平台上迅速积累了超过2000万的粉丝,成为该平台历史上的首位“两千万粉丝博主”。
赵露思,这位演员虽未在影视作品中留下深刻印象,却因一系列争议事件如“假助农”和卸载微博等迅速走红网络。尤其是她控诉经纪公司“生病被锁酒店驱魔”的事件,更是一度引爆全网热搜。
小红书官方迅速对此作出了反应,发布战报祝贺赵露思取得的成就。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媒体和用户的广泛讨论。有媒体人公开表示,小红书连续多日向其弹窗推送赵露思的内容,认为这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最悍然、最粗暴的一次打扰用户的行为。
面对质疑,小红书的商业化策略逐渐浮出水面。赵露思的爆红,对于小红书而言,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短短两周内,赵露思在小红书上进行了10场直播,粉丝数量历史性突破2000万。小红书似乎看到了通过赵露思带动直播电商、吸引饭圈流量、挖掘更多商业化可能性的希望。
小红书的这一举动,被不少观察家解读为急于商业化的表现。根据Questmobile报告数据,2024年前十个月,小红书的月平均活跃用户规模为2.14亿,较去年同期仅增长了11.9%,流量大盘增长放缓。为了保持增长势头,小红书不得不寻求新的突破点。
然而,商业化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力推赵露思的举动,虽然能够带来短期的流量增长,但也可能对小红书一直强调的“生活兴趣社区”理念造成冲击。用户的“兴趣”如果被平台“强制定义”,那么所谓的兴趣种草将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赵露思的争议性也引发了小红书决策层的警惕。一方面,赵露思的涌入能够带来大量流量;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使得小红书的社区内容调性变质。一旦内容调性丧失,所谓的内容社区也就失去了其种草的价值。
小红书的创始人瞿芳曾明确表示:“我们非常清楚当KOL也在给我们贡献大量优质内容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兴趣是小红书内容的生命线,也是商业化的生命线。在追求商业化的过程中,小红书必须坚守其核心理念。
市场上对于小红书的期望值一直很高。有消息称,小红书可能即将启动IPO。从一级市场的情况来看,IPO确实有一定的迫切性。金沙江创投旗下的股份交易文件显示,小红书的估值已经从200亿美元跃升至260亿美元。为了兑现这份期望值,小红书必须拿出更多的商业化成绩。
然而,商业化并非易事。在小红书上,品牌种草的增长已经从增量时代转入存量时代。达人种草、信息流投放、搜索投流等方式能否奏效,前提是小红书依然能有一个健康、真实的内容生态。然而,随着博主种草内容的增多,内容生态的天平开始向商业化倾斜,内生流量增长变得更难。
对于商家而言,虽然有红利能挣钱始终是第一位的,但真正的红利蛋糕是结构性的增量。在过剩的市场中,任何能被看得见的流量红利都会吸引大量品牌蜂拥而至,然后红利消失。小红书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挑战。
在引进赵露思等明星博主后,小红书的内容生态是否还能保持健康、真实?素人内容是否还能撑起整个内容生态?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如果平台内容的电商味儿越来越浓,博主种草被用户识别为广告,那么再强调兴趣也难以解决流量价值流失的问题。
小红书的“种草”商业需要有更多的水源来浇灌。然而,在追求商业化的过程中,小红书必须坚守其核心理念和独特优势。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红书可能会重蹈微博等前辈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