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三江平原之上,佳木斯这座曾经的边陲小城正以崭新的面貌崛起,成为全国卫星测控领域的新星。8月19日,第三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在此拉开帷幕,标志着这座“卫星测控新城”正书写着中国卫星测控事业的新篇章。
近年来,佳木斯市凭借独特的“东极”地理位置,以超前的战略眼光,积极谋划卫星产业的发展蓝图。通过抢抓机遇、创新环境、优化服务,佳木斯成功构建了涵盖卫星测控、数据服务、应用研发在内的完整产业生态,跻身全国卫星测控领域的第一梯队,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北方支撑。
佳木斯市在国家航天布局中抢占关键节点,科学制定了《卫星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了“两核两带四区”的产业布局,并成功纳入国家测控网络北方节点、黑龙江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通过创新“卫星+城市IP”模式,佳木斯市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如“华夏东极佳木斯”标识火箭涂装和“佳木斯号”冠名卫星发射,使这座边陲城市迅速成为全国卫星测控领域的“新地标”。
在构建全国领先的地面测控体系方面,佳木斯市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佳木斯地面站、商业卫星地面站等重大项目的投入运营,形成了覆盖卫星测控、数据接收、保频占轨的全链条硬件网络,为国际航路、“一带一路”及南方国家提供气象卫星数据服务。同时,佳木斯市还集聚了航天驭星、上海垣信等商业测控领域的头部企业,并引进中国移动卫星数据算力中心,构建起“航天+农业”大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了卫星测控、数据处理、应用研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为了延伸卫星测控产业的生态链,佳木斯市采取了“龙头牵引+链式配套”的策略,与中科星图、航天星寰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并成功引进8家企业在本地落地。目前,佳木斯市已建设了21个卫星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到43.23亿元。同时,佳木斯市还深化与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成立了卫星产业专家委员会,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创新动能。
在探索“卫星+”融合发展路径方面,佳木斯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将卫星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成功打造了“卫星+农业”的应用场景,并入选了全国十大北斗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佳木斯市还建成了“互联网+农机”数据平台,支持本地企业研发北斗智能农机装备,推动了无人机植保、无人驾驶农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他们还拓展了卫星技术在城市管理、边境防控等领域的应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推广的“佳木斯方案”。
佳木斯市以高效的服务保障赢得了企业的赞誉。他们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建立了“一项目一专班”的推进机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例如,在航天驭星设备安装遇到困难时,佳木斯市团队迅速协调专家现场攻关,用高效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佳木斯市还设立了卫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出台了专项人才政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全要素保障。
从昔日的“边陲小城”到如今的“航天新城”,佳木斯市正以打造全国领先的卫星测控及应用产业高地为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为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着“佳木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