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围绕自媒体评测与国产品牌纷争的风波在数码界掀起轩然大波。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则由知名博主“楼斌Robin”发布的剃须刀评测视频,该视频通过直观的对比测试,声称售价399元的飞科产品性能优于徕芬699元的同类产品,标题直截了当地指出“徕芬剃须刀不敌飞科”。
评测视频发布不久,徕芬科技的创始人叶洪新迅速在微博作出强烈反应,指责该评测“有悖职业道德,背后有金钱交易”。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揭露评测博主楼斌的亲哥哥潘坚曾是徕芬的员工,这一关系的曝光瞬间加剧了舆论的漩涡。
事态在次日凌晨进一步恶化,叶洪新再次发声,指控潘坚在离职时获得500万元后,持续“通过诋毁徕芬来谋取利益”,并涉嫌勾结内部人员虚构了一个价值50万元的合作项目。面对这一连串的指控,潘坚迅速做出回应,他解释称那500万元是叶洪新早年邀请他加入公司时承诺的股权变现,而非简单的离职补偿。对于50万元项目的指控,他坚决否认有任何虚构行为,表示该合作实为免费,相关款项仅用于支付中介费用。
徕芬方面对此回应称,授予潘坚的股权协议附有明确的生效条件,而他离职的真正原因是“未达到协议规定的工作成果”。徕芬强调,那500万元是叶洪新出于善意而额外支付的补偿。同时,徕芬表示已掌握与50万元项目相关人员的证据,将根据事态发展决定是否公开。
这场个人恩怨的背后,折射出徕芬当前面临的市场挑战。作为曾经以599元高速吹风机打破行业格局的黑马,徕芬现在正遭遇低价替代品的激烈竞争。数据显示,300元以下吹风机在线上市场的份额大幅提升,量同比增速高达76.8%。叶洪新曾坦言,徕芬在某些产品上的毛利远低于竞争对手,因此,今年推出的电动剃须刀被视为徕芬翻盘的关键,被寄予厚望。
更深层次上,这场纷争体现了国产个护品牌间的市场争夺战。徕芬与飞科在电动剃须刀、高速吹风机、电动牙刷等领域已形成全面竞争。值得注意的是,叶洪新曾透露与飞科老板达成过“国产品牌团结对外”的共识,而潘坚转而为飞科服务的行为,显然打破了这一平衡。叶洪新指责潘坚“转投竞品,反向攻击徕芬牙刷业务”,而潘坚则表示选择飞科是基于对其“深厚技术沉淀”的认同。
随后,叶洪新发文表示“翻篇”,潘坚回应称“竞争是商业常态,回归产品才是根本”。楼斌也表示“风波就此结束”,只要日后不再被反复提及,他们将不再追究名誉受损事宜。然而,这场风波在法律层面仍未平息。徕芬透露,潘坚曾签署协议,承诺离职后不得损害徕芬的权益与名誉。而潘坚承认参与飞科合作内容的视频发布,这一行为是否构成违约,目前仍存在争议。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评测行业公信力的质疑。数码行业观察者指出,无论50万元“商单”真相如何,评测机构未披露关键人物关联信息,已构成明显瑕疵。消费者在面对此类复杂隐性商业关系时,评测视频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徕芬方面强调,潘坚声称的“推广优秀国产产品”与其评测视频中的明显谬误相悖,徕芬将通过正式渠道逐一回应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