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激光通信新突破,「极光星通」获国家级资本助力加速产业化进程

   时间:2025-08-20 11:26:14 来源:36氪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空间激光通信领域的创新企业极光星通近期宣布成功完成A3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开科技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主导。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大激光通信终端的批量化生产线、推进低轨星座组网卫星的研发工作,并提升在轨技术验证服务能力。

极光星通自2020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解决卫星互联网星座面临的高通量数据传输瓶颈问题。作为国内少数具备星载激光通信终端全链条自主技术能力的企业,极光星通的核心产品是自主研制的星载激光通信终端,这些产品适用于同轨/异轨组网、星地链路、低空组网等多种场景。其通信终端支持从100Mbps到400Gbps的可调速率,误码率低于10⁻⁷,重量控制在8kg至15kg之间,并已成功应用于遥感卫星、低轨试验星及国家部委专项星座任务。

随着全球低轨卫星产业的快速发展,如SpaceX、欧洲IRIS²、俄罗斯“球体”等星座计划的推进,对高速激光通信终端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射频通信因带宽和频谱资源限制,难以满足大规模卫星星座的数据传输需求。而激光通信凭借其高速率、无需频段申请、高抗干扰能力等优势,正逐步成为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技术。

在国际竞争格局中,高端市场长期由欧美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打破技术僵局,极光星通积极推进系统性在轨验证。通过2024年升空的“极光星座01/02星”,完成了包括5100公里超远距稳定建链在内的14项极端环境测试。在2025年的技术迭代中,“光传01/02试验星”搭载的通信终端实现了400Gbps的在轨实时传输,并在1150公里间距下维持了116小时的连续通信。

极光星通的技术架构围绕精简光学结构、光路实时自标校、紧凑前置光路等核心模块展开。其多光束共振成像技术可将光轴校正误差控制在1微弧度内,自主开发的扫描跟踪算法实现了3微弧度的动态跟踪精度,较国际常见指标提升了十倍。其抗多普勒调制解调技术有效抑制了高速运动中的信号失真。

在产业化进程方面,极光星通已在2024年通过搭载遥感四十三号卫星探索了批产模式,其“极光星座”在轨验证范围已覆盖260至5100公里的星间距,累计建链超过140次。目前,极光星通的自动化产线年产能为200台套,未来计划扩产至800台套。其终端产品矩阵覆盖了多轨道类型和复杂组网场景,同轨组网终端重量压缩至8kg以内,异轨终端误码率优于10⁻⁷。

极光星通的团队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创始人吴少俊是中科院博士,曾任载人航天工程主任设计师,拥有丰富的航天信息系统项目经验。首席光通信专家薛江曾主导华为400G光模块商业化,研发团队中70%的成员拥有十年以上航天载荷研制经验,参与过“墨子号”量子卫星、“天宫二号”等重大工程项目。

对于此次投资,国开科创表示,空间激光通信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战略价值最突出的环节之一。极光星通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全栈自研的技术实力、清晰的产品路线图以及在轨验证的卓越性能。国开科创高度认可极光星通的技术能力和发展前景,并期待与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