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蔚来全新ES8震撼亮相,预售30.88万元起,智能科技引领旗舰SUV新风潮

   时间:2025-08-24 03:29:47 来源:李楠说道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蔚来汽车再次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潮流,其最新力作——第三代蔚来ES8,在历经八年的三次迭代后,于近日正式亮相。这款智能电动汽车不仅开创了国内豪华SUV的新纪元,更以其卓越的科技配置和豪华体验,重新定义了智能时代下的全场景旗舰SUV。

在蔚来全新ES8技术发布会上,蔚来掌舵人李斌揭晓了新车的预售价格。行政豪华版六座/七座和签名版等多个配置,预售价格区间为41.68-45.68万元。若选择BaaS电池租用方案,消费者可以以更亲民的价格——30.88-34.88万元,将这款旗舰SUV带回家。这一价格策略,不仅让全新ES8具备了与理想i8、问界M8等车型竞争的实力,更使其有能力以卓越的产品力挑战更高端的车型,如问界M9和理想L9。

全新ES8基于NT3.0平台打造,车身尺寸全面升级,长宽高分别达到了5280mm、2010mm和1800mm,轴距更是长达3130mm。相比上一代车型,新车在长度、宽度、高度和轴距上均有显著提升,成为中国市场上尺寸最大的纯电SUV。这一变化不仅提升了车辆的内部空间,更为乘客带来了更为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

在外观设计上,全新ES8同样迎来了突破。家族式的X-Bar和Shark Nose设计得以延续,并通过抬高Shark Nose,使车头更显高耸挺拔。双层晶钻日行灯采用了钻石切割工艺,精致夺目,提升了车辆的光效质感。车尾部分则采用了三层结构设计,尾灯组以600颗LED灯珠结合超红光技术,让夜晚的辨识度更高。智能高清投影大灯HDPL带来了三种迎宾光幔,可以实现50平米的投影面积,为车主带来前所未有的尊贵体验。

在内饰方面,全新ES8引入了蔚来ET9同款的“Skyline天际线屏幕”,由48英寸miniLED数字天际屏和15.6英寸AMOLED中控屏组成,为驾驶者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车机系统内置SkyOS·天枢整车全域操作系统,涵盖了车控、智驾、座舱、移动互联等多个领域,让驾驶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同时,新车还配备了38英寸AR HUD平视显示系统,采用miniLED显示技术,视觉效果清晰,为驾驶者提供了更为安全、便捷的驾驶体验。

在舒适性配置上,全新ES8同样不遗余力。副驾及二排标配3张零重力座椅,均支持22向电动调节及加热、通风、按摩功能。二排右侧零重力座椅还支持150mm横向滑移,一键拉近亲子距离。第三排腿部空间可达850mm,支持靠背倾角可调至130°和电动放倒,为乘客提供了更为舒适、灵活的乘坐空间。新车还配备了21.4英寸Mini-LED吸顶屏、23扬声器天琴音响系统等豪华配置,为乘客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享受。

在智能驾驶方面,全新ES8同样表现出色。采用AQUILA天鹰座超感系统,配备3颗激光雷达、前视摄像头和4D成像雷达等共31个感知元件,搭载蔚来自研的神玑NX9031芯片,支持蔚来世界模型NWM,实现点到点全域领航辅助。这一系统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更为驾驶者带来了更为轻松、便捷的驾驶体验。

在性能表现上,全新ES8同样不容小觑。基于NT3.0平台的优势,新车采用全域900V高压架构,配备前180kW感应电机和后340kW碳化硅永磁电机。综合最大功率达520kW,峰值扭矩700牛·米,0-100km/h加速仅需3.97秒。标配102kWh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达635km,支持6.6kW的外放电功能。这一卓越的性能表现,让全新ES8在同类车型中脱颖而出。

全新ES8还采用了前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和智能双腔空悬,提供100mm超大调节行程。迎宾时,可在7秒内降低空悬50mm,为乘客带来媲美MPV的优雅进出体验。神行智享底盘拥有AI端到端融合控制,4D全域舒适领航新增车道级感知能力,更好地处理路面颠簸。41度前轮转向角搭配EZT智能敏捷掉头功能,转弯半径仅5.7米,让这款大型SUV也能拥有中型车的灵活操控。

在充电与换电方面,全新ES8同样表现出色。支持5C超快充倍率,充电峰值功率可达600kW,最大电流可达765A。同时支持蔚来第三代换电站,可实现3分钟极速换电。这一便捷的充电与换电方式,让车主无需担心续航问题,随时随地享受驾驶的乐趣。

蔚来已于近日正式上线运营珠峰大本营换电站,完成G318川藏线15座换电站全线贯通。这一举措进一步落实了“油车能去的地方电车也能去”的理念。随着G318川藏线换电站全线贯通,蔚来车主甚至可以驾驶全新ES8直达珠峰大本营,这无疑是对“油车能去的地方电车也能去”的最佳诠释。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