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硬件乱局中探索前行之路

   时间:2025-08-26 22:24:4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机器人产业正步入其历史上的高光时刻,被视为行业爆发的元年。两大盛会WAIC与WRC上,活生生的机器人展台前人潮涌动,观众们的热情空前高涨,预示着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

数据同样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有力支撑。据MIR DATABANK统计,随着量产能力的提升,2025年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产量预计将突破万台大关,并在接下来的五年内以78.6%的复合增长率持续攀升。然而,这一年的上半年,机器人产业尤其是硬件领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调整。

硬件方面,国产化的瓶颈和定制化需求的激增成为了两大核心挑战。一方面,核心部件如电机、减速器等国产化率低,且动态控制精度不足,限制了机器人产品的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工业、服务业等多元化场景对机器人的定制化需求激增,但各厂商技术路线各异,尚未形成成熟且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这一背景下,机器人厂商与上游零部件供应链在摸索中前行,逐步建立起初步的合作关系。

人形机器人的物理能力构建在其核心硬件之上,这些硬件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执行与感知系统。执行系统以驱动系统为核心,高性能电机如无框力矩电机和行星滚柱丝杠,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精密减速器则作为中间传动机构,确保电机的高速低扭矩动力能够被关节有效利用。感知系统则以力传感器等为核心,使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外部环境,实现智能交互。

从成本结构来看,电机、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等部件占据了机器人硬件成本的大头。根据觅途咨询的数据,丝杠占比最高,达到19%,无框力矩电机、减速器和力传感器分别占比16%、13%和11%。

在国产化进程方面,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中国厂商正逐步取得突破。新剑传动、双林股份等企业在行星滚柱丝杠市场追赶国际巨头;步科股份、鸣志电器等企业则在电机领域加速技术迭代与市场渗透。绿的谐波和双环传动等企业在减速器领域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在六维力矩传感器领域,宇立仪器、柯力传感等企业正在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供应商的观望态度随着订单的增多和出货量的增长而逐渐改变。早期,由于人形机器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出货量有限,供应商在选择合作伙伴时较为谨慎。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供应商开始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订单的火爆与上游供应链的错配促使机器人厂商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为了减少对供应链的依赖并确保硬件与软件的兼容性,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自研硬件。同时,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生态合作也成为关键。例如,开普勒机器人超过80%的核心零部件为自主研发,并通过引入兆丰股份、汉威科技等产业上市公司作为股东,实现了供应链的高效整合。宇树科技则在自研核心零部件的同时,与中大力德、鸣志电器等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降低了硬件成本。

在WRC上,多家整机厂商及零部件厂商透露,订单、产能和交付节奏明显提升,产业链进入加速落地阶段。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表示,该公司正在开发通用化、模块化的机器人产品,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同时,由于当前供应链尚不完善,星动纪元从机器人本体最小单位开始自研,以实现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及稳定可控。

尽管硬件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但机器人产业的挑战远未结束。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WRC上指出,当前机器人行业的最大瓶颈在于“具身智能”的AI模型尚未成熟。只有当机器人能在陌生环境中完成通用任务时,才算真正突破。因此,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发展、技术与产品的闭环打通成为关键。

在商业化策略上,星动纪元提出了“沿途下蛋”的概念,即先推出部分硬件组件如灵巧手等,以逐步拉低硬件成本并获取数据,反哺研发。这一策略为机器人产业的商业化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不断发展,谁将率先从硬件乱战中突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的是,只有那些能够迅速将技术转化为可用产品,并持续迭代升级的厂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