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政策历经变迁,其定义与范畴并非一成不变。回溯至2001年9月,“十五”国家863计划中,电动汽车作为重大项目被明确提出,涵盖了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等多种类型。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2009年6月,我国工信部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首次对新能源汽车设立了专项检验标准,共计22条,覆盖了整车性能、电池安全、电机效率等多个维度,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进入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再次迎来调整。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中,专项检验项目缩减至19项,但标准依据增至39条,体现了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要求的不断提升与细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9项专项检验项目中,有一项即将被剔除——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专项标准GB/T 24552-2009。这一变化源于今年3月新修订发布的GB 11555-2025标准,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汽车,还特别增加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内容,使得原有的电动汽车专项标准变得不再必要。
国家认监委汽车及部件技术专家组也于2025年7月发布决议,规定从2026年1月1日起,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型将按照新的GB 11555-2009标准进行试验认证。这意味着,原有的GB/T 24552-2009标准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此次标准的更新与整合,是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的体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更多推荐性标准有望升级为强制性标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