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沈抖针对AI技术的深入应用与行业变革发表了见解。他强调,智能经济时代需要全新的基础设施来支撑,这一基础设施便是智能优先的AI云。
大会期间,百度智能云推出了一系列升级产品,包括百舸AI计算平台5.0和千帆企业级AI开发平台4.0。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基于慧播星数字人技术,百度还推出了名为“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的数字员工。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力,也进一步拓宽了AI的应用边界。
沈抖在演讲中回顾了过去一年的预测,并承认当初对于AI行业变革的速度和规模预估过于保守。他指出,如今基于特定岗位和场景,可能需要部署多个智能体(Agents),这一趋势远超去年的预期。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已从单纯的降本增效转变为直接创造价值,AI云正逐步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百度智能云自成立以来,始终强调其智能属性。三年前,百度智能云成功转型为以GPU云服务为主的云平台,搭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GPU集群。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AI云和智能优先的概念仍然较为抽象。
沈抖详细解释了真正的AI云应具备的四个核心要素:算力、模型、数据和工程能力。这些要素通过强大的调度和编排能力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持续进化的AI云基础设施,支撑起大模型应用的快速增长。百度智能云此次发布的百舸AI计算平台5.0,在通信速度、算力规模、推理系统以及训推一体方面均实现了全面升级。
以具身智能企业为例,这类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巨大,已成为潜在的算力消耗大户。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具身世界模型和跨本体VLA模型中,便采用了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作为底层支撑。在大会展区,多家具身智能企业展示了其基于百度智能云技术开发的创新产品。
在AI开发方面,百度智能云通过千帆4.0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从模型、Agent编排到数据和企业级能力的全方位支持。目前,千帆平台的企业用户数量已超过46万,Agents开发量超过130万。
根据第三方机构IDC发布的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AI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95.9亿元,百度智能云与阿里云并列市场第一,市场份额均为24.6%。在自然语言处理公有云服务市场,百度智能云同样位居前列,市场规模较上一年增长了51.1%。
从财务数据来看,百度智能云的AI新业务在2025年二季度表现出色,营收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34%。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百度在AI领域的领先地位,也进一步验证了智能优先AI云战略的有效性。
回顾百度智能云的发展历程,从创立之初的市场探索到如今的行业领先,经历了诸多挑战与变革。如今,随着市场教育的逐步完成,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百度智能云凭借其在AI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优势,有望在未来继续引领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