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一场聚焦未来产业的技能盛宴在成都未来科技城精彩上演。《天府工匠》第四季特别专场走进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科技感的技能挑战。
此次挑战的舞台被巧妙地设置在了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这里不仅是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更是成都未来科技城加速布局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网联等领域的缩影。随着“未来翼谷”“未来星谷”等专业化科技园区的建设,这片土地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节目中,四个匠心独运的挑战项目逐一亮相。首先登场的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的付贵副教授,他带来的《生死时速》挑战,让观众见证了陆空两栖无人机的极限救援能力。在模拟人员被困的情境中,这款无人机凭借精准的3D激光雷达定位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成功穿越复杂地形,协助被困人员安全逃生。无人机在陆地和空中模式间的自由切换,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
紧接着,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CEO冯振宇带来了《拆弹专家》挑战。天行者2号人形机器人与成都公安拆弹专家携手,通过遥控操作装置精准剪除模拟“炸弹”的导线。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平台的55个自由度类人构型,使其能够深度适配真实场景任务需求,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危险环境中的巨大潜力。
在《百炼成钢》挑战中,四川凌空天行科技有限公司的刘易非副总经理和周家伦总体工程师,展示了在极端环境下对材料的保护和精细操作能力。他们使用特制铝板材料,模拟超音速飞行下发动机喷口的高温环境,通过对比香薰蜡烛的状态,检验铝板的隔热效果。这一挑战不仅考验了工匠的技能水平,更展现了团队协作和快速反应能力。
最后,中国民用航空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何东林带领的“凌云航安队”与“创新领航队”,带来了《大海捞针》挑战。在光电和烟雾干扰的情况下,两队成员使用自研的边灯式FOD探测算法,在2分钟内更快更好地探测到随机洒下的螺帽。这一挑战高度模拟了真实机场环境中的FOD探测场景,展现了未来科技在保障航空安全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