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飞利浦医疗转型挑战:中国医疗黑马加速弯道超车

   时间:2025-09-02 00:51:0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荷兰科技巨头飞利浦,这个从灯泡制造商起家、逐渐成长为多元化工业帝国的品牌,近年来在业务战略上进行了大幅调整。长久以来,飞利浦的名字往往与小家电和剃须刀紧密相连,但如今的它,已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并与西门子医疗和GE医疗共同被誉为“GPS”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三巨头。

回望历史,飞利浦的多元化之路始于19世纪末,从照明设备起步,逐步扩展到收音机、电视机、小家电,乃至半导体和医疗影像设备等多个领域。然而,这种大而全的业务模式并未带来预期的丰厚利润。进入21世纪,飞利浦开始逐步剥离低利润业务,聚焦于小家电和医疗健康等核心领域。

飞利浦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它曾是一个横跨多个工业细分领域的巨无霸,被誉为欧洲的“小家电之王”。但自2000年前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消费电子和半导体业务面临亏损,飞利浦不得不开始精简业务,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这一决策虽然充满风险,却也为飞利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石。

在剥离非核心业务方面,飞利浦动作频频。2004年,它将PC显示器业务出售给冠捷科技;2014年,整合LED业务和通用照明业务,成立独立公司飞利浦照明;2021年,更是以高达44亿欧元的价格,将家用电器业务出售给高瓴资本,并保留了电动牙刷、剃须刀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飞利浦彻底告别了过去“无所不能”的时代,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

在中国市场,飞利浦同样经历了起伏。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医疗器械企业之一,飞利浦在中国市场已经深耕40年。然而,近年来,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25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了11%,远落后于西门子医疗和GE医疗。这一表现,无疑给飞利浦敲响了警钟。

面对中国市场的挑战,飞利浦开始加速本土化运营。目前,飞利浦已将CT等核心业务的部分研发、管理团队迁至中国,并在中国设立了五个综合性生产基地。同时,飞利浦还在不断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医疗产品,力求重拾中国市场的信任。

在医疗影像设备领域,飞利浦与国产医疗器械厂商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超声领域,国产厂商已经具备了自主可控的能力,并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而飞利浦则在心脏超声领域占据优势,与GE医疗在妇产超声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飞利浦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加强与中国医疗机构的合作。

除了传统医疗影像设备领域的竞争外,AI医疗影像也成为了新的战场。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影像设备公司纷纷开始探索AI应用场景。飞利浦也不例外,它持续加大在AI领域的投入,并推出了多款AI赋能的医疗影像产品。

然而,尽管AI医疗影像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其商业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影像AI的商业模式主要停留在传统的B2B模式,医院采购、科研合作以及设备厂商打包集成等方式较为普遍。同时,AI影像设备的商业化前途并不明朗,这也给飞利浦等医疗影像设备公司带来了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飞利浦对AI的布局并未停止。自2013年将AI纳入战略布局以来,飞利浦持续保持年均17亿欧元的研发投入,其中60%用于软件开发。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飞利浦在AI医疗影像领域的竞争力,也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市场,飞利浦与国产医疗器械厂商的竞争仍在继续。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飞利浦需要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加强本土化运营、深化与中国医疗机构的合作,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而AI医疗影像领域的竞争,无疑将成为飞利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