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深度剖析AI自习室现象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文章作者通过个人体验和深入调研,揭示了这一新兴教育模式背后的复杂生态。
事情起源于作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偶然发现了AI自习室的推广信息。出于好奇,他开始关注并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结果发现,AI自习室在一线城市及至县城都颇为火爆,不少还以连锁店形式存在。
然而,当作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所谓的AI自习室其实与普通自习室并无太大差异,唯一的区别是在每张桌子上都配备了一台AI学习机。这些学习机外观类似平板电脑,但价格却远高于普通平板。
作者进一步探究发现,这些AI学习机的功能主要包括拍照答疑、批改作业、错题专项训练及课本互动学习等。而这些功能,很多通用的AI产品也能实现,甚至某些产品的学习方式更为智能化,如ChatGPT的引导式做题模式。
带着诸多疑问,作者亲自走访了线下门店,发现AI学习机的真正卖点在于其内置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涵盖了从课本到名师网课的全方位内容,实际上是教育机构将积压的课程打包后嵌入学习机中的产物。
AI学习机的一大特点是功能单一,无法追剧、刷视频或打游戏,旨在确保孩子专心学习。这一特点虽然吸引了家长,但学习机的高昂价格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那么,家长为何还愿意选择AI自习室呢?原因在于,家长普遍认为孩子自律性差,需要外界监督。而AI自习室不仅提供了学习机,还有所谓的AI督学进行监督。然而,这些督学实际上更像是托管人员,主要负责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刷题。
文章指出,AI督学的职责并非单纯的教学辅导,而是兼具销售和托管双重角色。他们不仅要监督学生学习,还要推销AI学习机及相关产品,如AI点读笔、错题打印机等。更有甚者,还推出了所谓的脑波仪,声称能改善失眠、提高记忆力,其真实性令人质疑。
在盈利模式上,AI自习室品牌总部往往夸大其词,宣传三四线小城市也能快速回本并赚取高额利润。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没有教育经验、生源和人脉的投资者往往成为被割的韭菜,最终只能拼命向家长推销AI自习室的效果。
文章认为,AI自习室这场闹剧实际上是一场教育焦虑的收割战。它打着AI教育的旗号,却并未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在AI自习室里,品牌、机构、督学和家长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而真正的主角——孩子们,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感受却被忽视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AI自习室督学透露,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AI和人的作用各占一半,有时甚至人的作用更大。这再次证明了教育中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性。
文章最后呼吁,我们应该理性看待AI在教育中的作用,将其视为一个辅助工具而非神话。只有当我们正确利用AI技术,而不是盲目跟风或借其镀金时,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