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企订单营销乱象:真假订单难辨,消费者需理性看待

   时间:2025-09-03 11:56:52 来源:差评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汽车圈内的一则爆料引发了广泛关注。资深汽车媒体人吴佩在微博上揭露,某家新车宣布的“小订破万”佳绩,实则早在发布数月前就已内定,此举仅为取悦领导,而非真实市场反馈。

此微博一经发出,立刻激起了千层浪。小订,即新车发布后用户预付的订金,金额大约在2至5千元之间,意在表达购车意向,且可随时退款。吴佩的爆料让人不禁质疑,这所谓的“小订破万”是否只是车企为了面子而导演的营销戏码?

随着讨论的深入,更多疑问浮出水面。哪家车企能有如此“先知”能力,预知新车订单量?近期新车频发,它们的订单成绩又是否掺杂水分?事实上,车企的大定和小订数量早已成为难以验证的黑盒数据,其真实性完全依赖于车企的诚信。

销量营销并非新生事物,而是市场营销中的老手段,但近年来却愈演愈烈。消费者普遍认为,销量高的产品必然质量上乘,因此亮眼的销量数据往往能激发购车欲望。早在燃油车时代,车企便已开始美化销量数字,方法相对朴素,即通过设立年度销量目标,激励4S店多卖车。

然而,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退出,新势力车企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减轻负担,部分车企选择在补贴结束前大量造车、上牌,甚至将车辆过户给员工或供应商,待有真实消费者购买时再过户回去,以此薅取补贴羊毛。这种行为导致销量数据异常膨胀,2022年的销量数据便是一个例证。

如今,这种思路已演变成更为隐蔽的刷量手段——零公里二手车。车企将新车挂在车商或员工名下充销量,待有消费者购买时再过户。这种行为不仅扭曲了市场信号,还加剧了价格战,最终损害产品质量和供应商利益。

面对零公里二手车乱象,商务部已牵头召开闭门会议,意图整治。然而,车企并未止步,转而寻求更便捷、高效且风险低的销量营销方式。非正式的小订和大定订单成为了新宠,它们既能反映消费者对新车的热度,又无需真正售出车辆。

据业内人士透露,某些车企在发布新车时,会要求供应商和员工下单支持,这些订单与真实订单混合,轻易便能达到惊人的数字。这种风气导致订单数量通货膨胀,车企为了超越前作,不得不发布更离谱的成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刷单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对那些真正受到市场欢迎的车型造成不公。消费者可能因虚假数据而误判市场趋势,导致订单流失。鉴别刷单行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车企是否愿意公布退单率和订单转化率,以及订单数与交车数是否匹配。

在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订单数已成为车企塑造市场预期的工具,而非单纯反映市场销量的指标。然而,真正的好产品无需过度营销,它们凭借设计、配置和定价便能赢得市场认可。因此,车企应回归产品本身,而非沉迷于营销手段。毕竟,一个连订单数量都不敢自信公布的产品,又能赢得多少消费者的信任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