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逐步公布,保险资金(险资)在2025年上半年的投资策略与布局细节逐渐清晰。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截至二季度末,险资在A股市场重仓持有1067只股票,持仓市值高达1.57万亿元,显示出其在资本市场中的重要影响力。
险资在二季度对280只个股进行了加仓操作,主要集中在银行、通信、硬件设备等行业。其中,银行板块以超过4000亿元的持仓市值独占鳌头,成为险资配置的“重头戏”。通信行业也因其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角色而受到险资青睐。中国人寿、太平资产等大型险企纷纷增持了中信银行、中国移动等具备高分红、低估值特性的股票,这反映了险资追求稳定收益和风险控制的投资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险资系”私募大基金在加仓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自启动以来,已分三批进行,试点金额累计达到2220亿元。这些资金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如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联合发起的鸿鹄基金,积极参与市场投资。鸿鹄基金一期、二期、三期分别投资于伊利股份、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多家上市公司,成为其前十大股东之一,配置标的多为“中字头”企业。
新华保险在半年报中披露了鸿鹄基金一期的部分运营情况,截至6月末,该基金总资产为571.12亿元,净资产为556.84亿元,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03亿元,净利润达到9.68亿元。这一业绩不仅展示了试点基金的功能性,也证明了其盈利能力。
险资的投资策略在近年来逐渐明确,即以高分红、低估值特性的高股息股票作为权益投资的基石,同时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配置,保持均衡分散,以确保投资的安全边际。在利率中枢下行、传统固收资产收益下降的背景下,高股息股票因其稳定的分红收益,对于稳定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具有积极作用。
险资还积极参与举牌上市公司,尤其是在H股市场。截至8月20日,年内险资举牌上市公司次数已达30次,其中H股市场举牌次数高达25次。举牌对象多为具备稳定现金流和良好分红记录的银行、公用事业和能源等行业企业。例如,平安保险频繁举牌工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等,显示出险资对这些优质资产的长期看好。
在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的推动下,更多险资系私募基金获批成立并投入运作。目前,已有7家险资系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包括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等头部险企旗下的私募基金。这些私募基金在市场中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为险资的资产配置提供了更多选择。
随着险资在资本市场的布局不断深入,其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未来,险资将继续发挥其长期稳健投资的优势,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稳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