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兆新股份的股价表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这家主营业务涵盖新能源、精细化工及生物降解材料的企业,尽管近年来业绩持续低迷,却在一系列概念的推动下,实现了股价的连续飙升。
自8月28日起,兆新股份的股价如同坐上了火箭,连续四个交易日封上涨停板,其走势之强劲,令人瞩目。深入分析其背后的炒作力量,不难发现,营业部游资席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国泰海通证券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证券营业部、国盛证券宁波桑田路证券营业部等多家知名游资频繁现身。
兆新股份此番大涨,与其近期涉及的多重概念密不可分。8月25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透露,其债权涉及的青海锦泰所在区域拥有丰富的铯、铷等稀土资源,且具备开采价值。这一消息无疑为市场提供了炒作的新热点。
不仅如此,兆新股份还计划对其持有的青海锦泰股权进行司法拍卖,这一举动也被市场视为潜在的利好。据悉,拍卖标的为富康矿业持有的青海锦泰15%股权,起拍价高达4.32亿元。公司方面表示,此次拍卖不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反而有助于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
兆新股份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备受瞩目。近日,公司全资持股的青海睿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经营范围涵盖稀有稀土金属冶炼等多个领域。同时,公司还考虑借助数字通证(RWA)工具,将存量电站等资产转化为可流通数字通证,以提升流动性和周转率。
然而,在股价飙升的背后,兆新股份的业绩却不容乐观。资料显示,自2021年以来,公司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高达7.5亿元。尽管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均有所增长,但能否标志着业绩拐点的到来,仍需时间验证。
兆新股份的转型之路可谓一波三折。自1995年上市以来,公司曾通过收购及增资扩股等方式进军新能源领域,但频繁的转型并未能带来业绩的显著提升。从软包锂电池和锂电池隔膜的布局,到进军钾盐开采和电池级高纯碳酸锂领域,公司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市场的期待与质疑。
面对持续亏损的业绩,兆新股份并未放弃努力。今年,公司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设定了明确的业绩目标。然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概念炒作与公司业绩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才是最为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