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浪潮下汽车“更新”加速,它真从耐用品变身快消品了吗?

   时间:2025-09-06 13:57:3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掀起产品迭代加速浪潮,传统“三年一改款、五年一换代”的节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半年一改款、一年一换代”的新趋势,甚至出现“年抛型电车”的戏称。这一现象引发广泛讨论:汽车是否正在向快消品转型?对此,行业专家与车企负责人给出明确回应——汽车本质仍是耐用消费品,但智能化浪潮正推动其功能属性与商业模式发生深刻变革。

快消品的核心特征在于短生命周期与高频消费,典型如食品、日化用品等依赖规模市场实现利润的商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耐用消费品,汽车作为仅次于房产的大宗商品,长期被归类为后者。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指出,当前对汽车属性的争议源于两大变化:其一,新能源汽车从机械产品向智能化电子产品演进,消费者感知其技术迭代速度接近手机;其二,随着收入提升与车价下降,消费者换车周期缩短,几万元的入门车型已能满足基础需求。

尽管新能源汽车呈现“快消化”趋势,但其本质属性仍与传统快消品存在根本差异。张翔强调,汽车平均售价接近20万元,远高于快消品价格区间,且使用寿命普遍达10至15年。消费者购车决策涉及品牌、性能、安全等多维度考量,决策周期长且谨慎。汽车生产需符合“车规级”标准,与消费电子的“消费级”标准形成严格区分。例如,车规级芯片需通过AEC-Q、ISO 26262等国际认证,缺陷率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远严于消费级芯片的500PPM标准。

车企负责人亦明确反对“汽车快消化”观点。某品牌负责人表示,安全、耐用、可靠始终是汽车开发的核心标准,车规级芯片需适应高温、震动等极端环境,设计寿命需覆盖整车使用周期。另一品牌销售负责人指出,消费电子更新周期为3至5年,而汽车硬件迭代需兼顾整车寿命,所谓“半年一改款”多为软件升级或配置微调,难以实现硬件层面的快速迭代。

在生产模式上,汽车与快消品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截然不同。每款车型需经历独立研发、测试与验证流程,零部件与配置差异显著,且受严格法规与安全标准约束。某新势力车企创始人强调,汽车需以十五年甚至二十年的使用周期为品质基准,二手车市场的存在进一步强化其耐用属性。

尽管本质未变,但智能化正重塑汽车的功能与商业模式。张翔预测,未来汽车服务将更趋灵活,消费者可通过订阅制购买“车辆使用权+服务包”,涵盖充电、停车、维保等费用。同时,电动化与模块化技术推动底盘共用,如“滑板底盘”可支持个性化外观与内饰设计,满足差异化需求。这些变革并非将汽车转化为快消品,而是通过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在保持耐用属性的同时拓展消费场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