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钉钉十周年新品发布会上,一款名为DingTalk A1的AI硬件成为全场焦点。这款主打智能录音功能的设备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传统办公硬件的认知,更因与海外爆款产品Plaud Note的高度相似性引发广泛讨论。这场看似偶然的产品碰撞,实则揭示了AI笔记类产品正迎来关键发展期。
与传统录音设备迥异,DingTalk A1采用磁吸卡片设计,厚度仅3毫米,可轻松贴附于手机背面。其核心功能聚焦职场场景,支持AI语音转写、实时翻译及会议摘要生成。这款由回归后的钉钉团队打造的产品,被视为办公软件巨头向硬件领域突围的重要信号。然而产品亮相后,不少科技爱好者发现其形态与功能与两年前海外上市的Plaud Note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追溯AI录音硬件的发展轨迹,Plaud团队早在2023年就捕捉到商务场景中的核心痛点:全球数十亿用户在进行商务沟通时,缺乏高效记录对话信息的工具。针对苹果系统原生通话录音功能的缺失,Plaud Note以超薄磁吸设计切入市场,搭载多语言转写模型,支持将录音转化为结构化内容。该产品通过Kickstarter众筹平台首月即获得7564位支持者,筹得110万美元,随后在Indiegogo平台再获239万美元支持,截至2025年6月全球销量突破百万台。
国内市场的反应更为迅速。2025年初拉斯维加斯CES展会上,Plaud Note引发科技巨头关注后,淘宝平台迅速涌现大量平替产品。360、出门问问等企业相继推出类似产品,钉钉的入局更将竞争推向新高度。这种集中爆发并非偶然,而是源于Plaud团队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他们发现Google Live Transcribe应用虽拥有超10亿次下载量,却因无法保存内容导致用户体验断层,这为硬件创新提供了关键突破口。
当前赛道已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科大讯飞依托语音技术积累,强化专业场景的转录精度;钉钉DingTalk A1则侧重企业协同,将录音数据接入日程、CRM系统;Plaud则持续拓展智能边界,其最新产品Plaud NotePin以23.2克重量实现项链、手环等多形态佩戴。这种演变印证了行业共识:AI硬件的价值不在于参数比拼,而在于对场景的深度理解。
从3毫米卡片到23.2克胶囊,产品形态的迭代折射出AI硬件的创新逻辑。当360纳米AI Note、出门问问TicNote等竞品涌现时,Plaud已将战略定位升级为"连接AI与真实生活的科技公司"。其创始人表示,录音仅是数据采集的起点,硬件作为AI触达用户的载体,最终要实现的是让技术无缝融入沟通、工作等生活场景。这种理念在CES展会上得到验证——参观者佩戴Plaud设备体验实时转录时,技术真正成为了隐形助手。
AI硬件的进化路径正在打破传统认知。当软件应用陷入功能同质化时,硬件凭借场景适配性成为新增长点。从解放双手的AI眼镜到监测老人安全的毫米波雷达,创新者通过硬件载体将抽象AI能力转化为具体解决方案。这种转变预示着,未来的AI录音设备可能以眼镜或戒指形态存在,实时转录会议内容或触发灵感记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需求而非制造使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