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市企业云锋金融近日宣布,已完成对1万枚以太坊的公开市场收购,涉及资金规模达4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14亿元)。该笔交易在科技与金融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传统资本开始系统性布局加密资产领域。
作为云锋金融的重要股东,马云与虞锋的资本动向始终备受市场瞩目。这家背靠中国两大商业领袖的金融平台,此次将战略目光投向Web3领域,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产业进入转型深水区的标志性事件。尽管投资金额在其商业版图中占比有限,但此举释放的信号远超财务层面——中国互联网巨头正集体探索下一代互联网的底层架构。
中国互联网行业历经二十余年高速发展,已从流量驱动转向存量竞争。马云近年来的公开轨迹显示,这位商业领袖的关注点已从传统电商、支付领域延伸至农业科技与生命科学等前沿方向。这种战略转向的背后,实则是对新价值创造模式的持续探索。在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曾预言数字货币将成为未来金融体系的核心要素,如今这一判断正通过具体投资逐步兑现。
云锋金融的Web3战略布局中,独立非执行董事肖风的角色尤为关键。这位兼具传统金融背景与区块链行业经验的领导者,同时担任香港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HashKey Group董事长。其双重身份为云锋金融搭建了合规的加密资产交易通道,市场分析指出本次以太坊收购正是通过该合规体系完成。这种"传统金融+持牌交易所"的创新模式,正在香港资本市场形成示范效应。
近期多家港股上市公司加速布局加密领域:华检医疗IVD通过HashKey平台投入1.49亿港元购入以太坊,国泰君安国际亦开通虚拟资产交易渠道。云锋金融更披露将探索比特币、Solana等主流加密资产的战略配置,显示港股市场正形成加密资产配置的新趋势。这种资本动向不仅降低传统机构进入Web3的门槛,更强化了香港作为亚洲数字资产中心的地位。
在Web3的众多应用场景中,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正成为核心赛道。该领域通过将房产、债券、碳信用等传统资产上链,已从初期试验发展为250亿美元规模的蓝海市场。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30年代币化资产规模可能突破16万亿美元。对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RWA代币化提供了激活存量资源的有效路径——二十年积累的供应链、支付网络与实体资产,可通过代币化重新释放价值。
云锋金融的布局颇具代表性:其购入的以太坊不仅作为战略储备,更将嵌入保险清算与创新体系。公司已与蚂蚁数科合作投资机构级RWA公链Pharos,并发起"碳链"计划实现碳信用数据上链。这种从碳交易到公链投资、从牌照升级到资产储备的布局,展现出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世界的深度融合。
马云选择的转型路径凸显稳健特征:依托持牌金融机构,在合规框架内布局基础设施。云锋金融持有的证券、保险、资管等多项牌照,为其Web3战略提供了关键合规保障。选择RWA作为切入点,既保持与实体经济的连接,又开辟新流通渠道。对以太坊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则体现对长期技术趋势的判断——作为最活跃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实质上成为进入Web3世界的通行证。
这种"持牌机构+合规通道+基础设施"的三维布局,为中国互联网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相较于应用层创新,Web3时代的竞争将更多聚焦底层协议与基础设施。云锋金融的案例显示,通过RWA公链投资与加密资产储备,传统资本正为未来竞争储备战略资源。随着更多中国企业以多样化方式进入Web3领域,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的竞争格局或将迎来深刻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