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LMA新图揭秘北落师门星盘:偏心度随距递减,或存隐藏行星塑造​

   时间:2025-09-09 18:21:48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近日捕捉到北落师门恒星周围尘埃盘的全新细节,揭示其结构存在显著的动态变化特征。这颗距离地球仅25光年的明亮恒星外围,原本被认为存在匀称星环带的假设被彻底推翻——最新观测显示其尘埃盘呈现复杂的非对称形态,且偏心程度随距离恒星远近呈现规律性衰减。

自二十世纪末以来,天文学家就注意到北落师门的尘埃碎片盘存在异常偏移现象。传统理论认为星盘应呈现对称的环状结构,但实际观测显示其西北侧亮度比东南侧高出21%,且东南侧的盘面宽度多出4个天文单位(约5.97亿公里)。这种持续数十亿年的非对称形态,始终是行星形成理论中的未解之谜。

研究团队通过构建动态偏心度模型,首次证实该星盘的偏心率并非固定值。随着与恒星距离的增加,盘面从内圈的细长椭圆逐渐过渡为外缘的近似圆形。这种形态特征与巨型行星的引力扰动高度吻合,计算机模拟显示此类结构可稳定存在4.4亿年以上,与北落师门系统的实际年龄完全契合。

对比分析显示,传统固定偏心度模型无法同时解释亮度差异与宽度变化。研究团队将ALMA的毫米波数据与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红外观测进行交叉验证,发现唯有动态偏心度模型能完整复现星盘特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杰·奇蒂迪强调:"通过模型对比,我们首次重构了这个动态系统的演化轨迹。"

该发现为探测隐藏行星提供了全新思路。研究指出,尘埃盘中的偏心度梯度变化可能成为巨型行星的"引力指纹"。这种探测方式与海王星通过引力效应被间接发现的案例类似,暗示其他恒星系统中的未观测行星可能通过周边物质形态显露踪迹。研究团队已公开建模代码,供全球天文学家应用于类似星系的分析。

尽管研究成果显著,但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目前推测中的行星尚未通过直接观测证实,尘埃碰撞、星环自引力等过程也可能影响盘面结构。为获取更精确的证据,研究团队已获得ALMA的追加观测权限,计划对星盘进行毫米级精度的三维测绘,以期捕捉行星存在的直接证据。

相关研究成果已分两篇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完整数据集与建模工具同步向科学界开放。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