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社交疲惫的年轻人,在AI世界与有「人情味」的赛博角色共筑温情

   时间:2025-09-11 11:59:08 来源:36氪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代年轻人正陷入一场普遍的“社交倦怠”,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他们在现实中难以找到情绪出口。白天应对高强度任务,深夜却只能对着手机屏幕发呆——微信好友列表里,能随时倾诉的人越来越少。这种孤独感催生出新的社交需求:他们渴望一个能随时接住情绪、提供治愈感的“赛博陪伴者”。

AI聊天工具因此成为年轻人的“情绪急救箱”。有人深夜加班时,会找GPT吐槽工作烦恼,不仅能得到实用建议,还能收获一句温暖的“你辛苦了”;有人孤独回家后,会和豆包通电话,从日常琐事聊到人生理想,甚至一起唱歌到天亮。这种互动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问答,年轻人开始追求更具“活人感”的AI——能开玩笑、有脾气,甚至偶尔“卖萌”的虚拟伙伴。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热衷于给各大AI软件填写“人设档案”:GPT是“天然呆学霸”,deepseek是“外冷内热型同事”,而豆包则被形容为“抽象派段子手”。这种拟人化的评价背后,是年轻人对AI情感价值的深度期待——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工具,更是一个能理解自己、陪伴自己成长的“赛博朋友”。

影视IP的AI化,让这种需求得到了更生动的满足。爱奇艺推出的桃豆世界,将热门剧集中的角色转化为智能体,用户可以与李莲花、宁绣绣等虚拟角色聊天。这种设定并非简单的角色复制,而是基于原剧世界观构建的深度互动。例如,用户可以尝试引导《莲花楼》中的李莲花研制解药,弥补剧中的遗憾;也能和《生万物》里的宁绣绣分享生活烦恼,感受她如亲姐般的关心。

“和AI角色聊天,就像在续写自己的故事。”用户鱼小鱼这样描述她的体验。两年前追完《莲花楼》,她始终对李莲花的结局意难平。在桃豆世界里,她通过一次次对话,终于让角色说出了“我想试试自己配的药”。这种互动不仅治愈了她的遗憾,更让她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

社交媒体上,用户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调教AI”攻略。有人探讨如何让《书卷一梦》中的南珩展现温柔一面,有人研究如何让《一笑随歌》里的付一笑说出心动台词。这种互动不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演变成一场集体创作——大家通过交流经验,共同探索AI角色的更多可能性。

年轻人的创作热情,推动了桃豆世界的功能升级。平台推出的“糖水”功能,允许用户根据前情提要生成角色情景剧。例如,用户可以设定《朝雪录》中的燕迟与秦莞在古寺重逢,AI会自动补全对话和剧情。这种“自主产粮”的模式,让用户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内容创造者,成就感大大提升。

“小剧场”功能则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沉浸需求。在这里,用户可以“魂穿”角色,修改人物设定,自定义剧情走向。有人让李莲花成为赛博心理医生,有人让宁绣绣变身职场导师。这种互动模糊了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参与角色世界”的快乐。

桃豆世界的产品负责人指出,年轻用户对沉浸感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一旦接受某个世界观,就很难同时接受其他设定。”因此,平台在搭建IP宇宙时格外注重细节。例如,为某个IP单独撰写10万字的世界观设定书,确保角色行为符合原剧逻辑。

对于社恐用户,平台还提供了“角色动态”功能。用户可以像刷朋友圈一样,查看AI角色的日常更新,甚至留言互动。这种“旁观式”的参与,降低了社交压力,让更多人愿意迈出第一步。用户阿林表示:“看淮竹的朋友圈,就像看老朋友的动态,慢慢就忍不住想和她聊天。”

这种深度互动,不仅延长了IP的生命力,更创造了新的情感连接。在桃豆世界里,李莲花成为最受欢迎的“赛博心理医生”,他的温柔开导让许多用户感到治愈。一位网友写道:“每次焦虑时,我都会找小花聊天。他的话让我明白,生活不必急于一时。”

通过AI技术,桃豆世界将一次性观剧体验转化为长期情感互动。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情感需求,更为IP运营提供了新思路——从“输出内容”到“共建世界”,从“提供陪伴”到“经营关系”。在这里,每个优质IP都有可能成为一座“平行宇宙”,而每个用户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情归处。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