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威马“复活”号角吹响,但宝能加持下真能重返车圈巅峰吗?

   时间:2025-09-12 01:43:3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曾几何时,威马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匹黑马,一度让市场充满期待。然而,随着资金链断裂、品牌热度消退,这家新势力车企一度被认为“凉透”了。但就在大众以为威马即将彻底消失时,它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宣布“复活”,引发了车圈的广泛关注。

上周六,威马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推文,内容虽长,但核心信息清晰:品牌计划重启生产,目标明确,底气十足。推文中提到,威马计划从今年9月起恢复生产,依托EX5和E.5两款车型,力争年底实现2万辆的产销目标。威马还公布了更远大的计划:到2026年实现10万辆年产能,2028年突破40万辆并冲刺上市,2030年达到100万辆,营收目标为1200亿元。

这一消息让不少威马车主激动不已。过去几年,他们因品牌停摆而陷入困境,车机系统无法使用,手机App失效,售后维修只能自行解决。如今,威马的“复活”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甚至有车主调侃:“这哪是复活,简直是涅槃重生!”

然而,威马的“复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其设定的销量目标就备受质疑。以EX5和E.5两款车型为例,它们均为2022年初发布的车型,主打网约车市场,定价在15-20万元区间。但放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两款车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EX5是一款紧凑型SUV,尺寸比特斯拉Model Y小一圈;E.5则是中型轿车,与Model 3尺寸相近。但两款车的电池容量仅50度左右,续航里程约四五百公里,电机最大马力仅200匹左右(E.5仅为160匹)。更关键的是,它们缺乏智能驾驶和舒适性配置,E.5甚至有一款车型阉割了中控屏幕,售价却高达16万元以上。

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者对续航、智能化和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威马的两款车型若不进行大幅升级或降价,很难实现月均2500辆的销量目标。这对仍处于供应商招募阶段的威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除了产品层面的困境,威马的新股东——翔飞汽车(实控人为宝能集团)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宝能集团虽体量庞大,但在汽车领域的表现却备受质疑。此前,宝能曾收购观致汽车,并承诺解决供应商问题、推出多款新车、扩大生产规模等。但最终,观致仅推出了一款全新车型,新工厂几乎未建,销量也因低价倾销给共享租车平台而短暂提升,随后便陷入经销商维权、欠薪、停产等困境。2022年,观致甚至被山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列入消费黑名单。

不仅如此,宝能还全资收购了长安标致雪铁龙(后更名为宝能汽车),但DS品牌的本土化车型进展缓慢,宝能自己的BAO品牌也仅停留在PPT阶段。唯一推出的车型悠宝利A3,也仅是工程车,招商困难。

从过往经历来看,宝能似乎更擅长“抄底”濒危品牌,然后画饼,但缺乏经营品牌的基础能力。威马被宝能收购后,能否摆脱观致、DS的同款结局,仍是一个未知数。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决赛阶段,竞争愈发激烈。车企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的生产和销售能力,更需要在成本控制、供应链整合、技术研发等方面具备强大实力。威马虽找到了新股东,获得了资金支持,但仅凭这些就想重新加入竞争,显然远远不够。

不过,威马的老车主们并未放弃。为了解决车机无法使用的问题,他们甚至研究出了破解车机、远程车控、改装CarPlay等方案。若威马再不进行维护更新,恐怕真要被车主们的“技术”甩在身后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