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快餐到派对:杨国福麻辣烫在欧洲如何征服中产味蕾,成亚餐新宠?

   时间:2025-09-12 06:34:35 来源:虎嗅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中国打工人还在快餐店匆匆解决午餐时,欧洲年轻人已把麻辣烫吃出了新花样——在伦敦中国城的杨国福门店里,七八个年轻人围坐在沸腾的锅前,就着啤酒和蛋糕庆祝生日,一餐消费200英镑的场景正变得司空见惯。这家中国麻辣烫品牌自2022年启动出海战略后,已在欧洲开设近50家门店,成为中餐出海浪潮中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与多数中餐品牌选择东南亚或北美作为出海首站不同,杨国福将目光投向了亚餐占比仅2%-3%的欧洲市场。集团欧洲业务负责人平俊杰透露,这一决策源于"文化高地战略":"从欧洲辐射全球,相当于获得品牌价值的高维认证,这比单纯的经济扩张更有长远价值。"数据显示,欧洲亚餐市场中麻辣烫品类占比不足1%,但整个亚餐市场年规模达8400亿美元,增长空间显著。

在品牌定位上,杨国福选择对标日本拉面而非其他麻辣烫品牌。据测算,日本拉面占据欧洲亚餐市场4%-6%的份额,门店总数约3000家,客单价普遍在21-25欧元。杨国福将欧洲门店客单价设定在相同区间,较麦当劳/肯德基套餐价格高出1倍,意图通过"轻正餐"定位抢占中高端市场。目前其德国门店数量最多达23家,旗舰店单店月营收可达18-20万欧元。

消费场景的重构是杨国福在欧洲的核心策略。不同于国内快餐属性,欧洲门店通过空间改造创造社交价值:伦敦旗舰店负一层改造为Live House,银行旧址门店将地下金库变为KTV包房。这种"餐饮+娱乐"的复合模式,使60%以上的客流来自本地消费者,其中律师、医生等中产群体占比显著。平俊杰指出:"我们正在重塑麻辣烫的消费心智,让它成为类似30年前肯德基进入中国时的'体面'社交选择。"

供应链管控成为海外扩张的关键支撑。集团自有工厂为全球7000家门店供应底料,欧洲前置仓将于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实现部分原料本地采购。针对欧洲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多样的饮食禁忌,汤底配方历经多次迭代,菜单标注过敏原信息成为标配。这种精细化运营使杨国福门店评分超越主要竞品日本拉面品牌Takumi,后者在欧洲8国拥有约60家门店。

市场竞争随着行业扩容日益激烈。据测算,欧洲麻辣烫门店数量已达600家,年营收增速20%-30%。2024年柏林单月新增5家门店的现象,折射出华人餐饮老板对标准化项目的强烈需求。杨国福通过"一城一商"策略控制加盟密度,拒绝部分申请者后,部分人转而开设其他品牌门店,形成间接竞争。为构建护城河,品牌在文化叙事上投入资源,推出"香料故事"系列视频,将产品与各国历史结合传播。

运营复杂度是欧洲市场特有的挑战。40多个国家不同的语言、认证体系和税务政策,使单店筹备周期普遍超过6个月。伦敦中国城门店签订的15年租约,彰显品牌长期布局的决心。本地化团队建设成为突破文化壁垒的关键,7人运营团队管理11个国家市场,优先招聘有工作签的留学生或定居华人,确保执行效率。平俊杰坦言:"卖麻辣烫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对话,这比商业竞争更具挑战性。"

目前杨国福欧洲业务年营收已突破1亿元,单个加盟店年均贡献收入约40-50万元。随着德国市场验证成功,品牌正将模式复制到英国、西班牙等国。在平俊杰看来,成为欧洲亚餐头部品牌只是阶段性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当欧洲消费者为麻辣烫庆生时,中国餐饮的文化溢价能力正在被重新定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