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贝“预制菜”风波:贵与味引争议,餐饮标准待明晰

   时间:2025-09-12 23:19:20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西贝用餐后感觉价格偏高,且质疑其菜品多为预制菜。此言论迅速引发餐饮行业热议,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回应,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公开了罗永浩一行人的消费账单。

贾国龙强调,西贝门店100%未使用预制菜,所有菜品均采用预加工食材或原材料,如肉类切割、净菜处理等,但最终烹饪环节全部在门店完成。他特别指出,预制菜通常指工厂预烹饪后冷冻或包装,门店仅需加热即可上桌的产品,而西贝的烹饪流程与此有本质区别。

为进一步澄清争议,西贝宣布自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将开放后厨参观,顾客可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全程查看菜品制作过程。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硬核回应”,但贾国龙同时表示,将保留对罗永浩言论的法律追责权利。

罗永浩则通过微博强硬回应,不仅重申对预制菜的质疑,还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他表示,自己不怕被起诉,并呼吁公众关注餐饮行业透明度问题。双方隔空交锋,使事件热度持续攀升。

据媒体实地探访,西贝南京门店的后厨操作显示,羊排、羊腿等菜品确为当日现场煮制,部分食材由中央厨房配送,但炒制、调味等关键步骤均在门店完成。这一发现与西贝官方声明一致,但部分消费者仍认为,中央厨房预加工模式与预制菜界限模糊。

从行业规范看,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委发布的通知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及速冻面米食品等不属于预制菜范畴。按此标准,西贝的菜品确实不构成预制菜,但公众认知中,预加工与预制菜的边界仍存在争议。

有餐饮业人士指出,大型连锁餐厅为保证出餐效率与品质稳定性,采用中央厨房预加工是行业普遍现象。尤其在商场等明火受限的场景下,完全依赖现场炒制并不现实。不过,消费者对“现炒”的期待与餐厅运营需求之间的矛盾,仍是行业需解决的痛点。

对于西贝的争议,部分消费者表示,价格与口味才是决定复购的关键因素。有网友提到,西贝近年菜品分量减少、性价比降低,可能是导致口碑下滑的主因。罗永浩的质疑虽指向预制菜,但背后反映的仍是消费者对“值不值”的普遍关切。

业内建议,西贝可借此机会邀请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及公众共同探讨预制菜标准细化问题,将危机转化为推动行业透明化的契机。毕竟,在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力,才是检验品牌生命力的最终标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