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餐饮行业因预制菜话题引发广泛讨论,知名企业家罗永浩与连锁品牌西贝的公开互动成为焦点。罗永浩通过社交平台发声,称其团队在西贝用餐时发现菜品疑似预制菜,且价格偏高,呼吁餐饮企业明确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强调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性。此言论迅速引发公众对预制菜界定及餐饮透明度的关注。
针对争议,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长贾国龙宣布推出“罗永浩菜单”,将罗永浩曾点选的菜品纳入可选列表,并作出两项承诺:一是“不满意可退单”,二是开放后厨参观。9月12日起,全国西贝门店同步实施这一举措,消费者可自由点选菜品并现场观摩制作流程。
为验证西贝后厨的实际操作,记者实地探访了上海日月光门店。该门店后厨采用开放式设计,消费者就餐时可直接观察员工操作。进入后厨前,记者需完成健康登记并穿戴防护装备。后厨区域按功能划分为烤区、蒸区、高压锅区及炒区,员工现场展示了烤鱼、烤鸭等菜品的制作过程。据工作人员介绍,烤鱼需烤制9分钟,烤鸭则需80分钟,所有肉类食材均以生鲜形式配送,现场加工。
贾国龙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西贝中央厨房负责原料预处理,如羊排切割等标准化操作,但配送至门店的均为原料而非成品。他强调,预制菜与预加工原料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指熟食冷冻后加热即食的产品,后者仅为烹饪前的准备工作。
关于预制菜的官方定义,2024年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已作出明确界定。根据文件,仅经简单加工的净菜、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等主食类产品,以及即食食品、凉拌菜等均不属于预制菜范畴。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中央厨房配送的净菜、半成品及成品菜肴也被排除在预制菜定义之外。
目前,关于中央厨房模式的合理性及餐饮企业是否应标识预制菜使用情况,仍存在行业讨论。后续报道将进一步关注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