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4小时健身房成年轻人“午睡新宠”:瑜伽垫作席梦思,健身卡秒变“钟点房”卡

   时间:2025-09-12 23:55:56 来源:Vista氢商业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对于都市里奔波的年轻人来说,找到一处能短暂休憩的角落,成了疲惫生活中的刚需。有人选择在洗浴中心或足疗店过夜,花上百元既能休息又能享用自助餐;有人则把网吧包间当作午休的“大床房”,床铺、座椅、淋浴设施一应俱全。最近,一种新的“栖息地”悄然流行——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

传统印象中,健身房是自律者的聚集地,器械区挥汗如雨,有氧区脚步不停。但如今,这里正被年轻人改造成“安睡天堂”——瑜伽垫成了临时床垫,跑步机的嗡嗡声成了助眠白噪音。一张月卡不过两百元,既能健身,又能随时“入住”,淋浴间甚至能替代酒店的洗漱服务。

与网吧的嘈杂、洗浴中心的床位紧张相比,健身房的“睡眠优势”在于自由。有人发现,在网吧包间,隔壁的键盘声、游戏语音总让人难以入睡;洗浴中心的格子洞虽便宜,但高峰期往往一床难求。而健身房的器械区、拉伸区或休息区,只要不打扰他人,几乎可以随时躺平。“就像在图书馆刷手机,在健身房睡觉反而有种莫名的安心感。”一位常客形容,“周围人都在专注锻炼,自己偷偷眯一会儿,反而比在家更放松。”

这种“睡眠革命”的发起者,最初是那些中午抽空健身的上班族。有人报了瑜伽冥想课,结果发现“教练的口令成了催眠曲,跟着音乐躺平的人比认真练习的还多”。渐渐地,更多人开始主动“开发”健身房的睡眠功能:练十分钟器械就头晕,干脆躺在瑜伽垫上刷短视频,不知不觉进入梦乡;瑜伽团课上,老师轻声指导呼吸,有人直接睡着,老师还会贴心盖上毯子。

对于“年卡受害者”来说,把健身房当“钟点房”成了回本的最佳方式。一位北漂国企员工波波,曾在单位对面的酒店办健身卡,结果只坚持了一个月。“现在我把休息区当午休床,灯光柔和,人少安静,比去酒店划算多了。”他调侃,“别人以为我在冥想,其实我在补觉。”

24小时营业的健身房,更成了“过夜神器”的潜在选项。90后北漂叉叉子曾想用老家的月卡在北京健身房过夜,结果发现“店长会巡逻,明文禁止留宿”。不过,他找到了折中方案:“晚上练完有氧,在瑜伽垫上小睡一会儿,比住酒店便宜多了。”

这种“睡眠自由”背后,是年轻人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有人认为,健身卡不该只是锻炼的凭证,更该是“休息权”的体现。“自己花的钱,凭什么不能当钟点房用?”一位常客直言,“而且谁说睡觉不是运动?不过是消耗的卡路里少点而已。”

40岁的瑶瑶对此深有体会。她曾为失眠花500元体验颂钵疗愈,也去过医院睡眠科,但效果都不如健身后的“瑜伽垫小睡”。“练完器械,吃完自带的饭,躺在垫子上刷手机,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她笑称,“瑜伽垫比席梦思还舒服,内啡肽是最好的安眠药。”

当健身房从“自律战场”变成“安睡港湾”,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更宠自己”的体现。“与其拉爆身体,不如想睡就睡。”一位常客总结,“眼一闭一睁,疲惫的一天就过去了,这才是真正的‘功能性训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