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iPhone国行无线充“缩水”至15W,法规与产品权衡下的无奈之举?

   时间:2025-09-13 03:29:45 来源:差评XPIN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今年的iPhone新品发布会上,不少消费者注意到一个细节:国行版iPhone 17的MagSafe无线充电功率被限制在15W,而海外版本则支持25W。这一差异引发了市场对无线充电技术标准的广泛讨论。

深入调查发现,海外版iPhone 17的MagSafe充电器明确标注"通过Qi2 25W认证",而国行版本仅标注"兼容Qi充电"。这种差异源于无线充电联盟(WPC)今年4月发布的Qi2.2标准,该标准将无线充电功率上限提升至25W,并在7月推出品牌化的Qi2.2.1版本。

技术层面,Qi2.2标准包含两大核心升级:磁吸功率配置(MPP)和主动对齐配置(APP)。前者优化磁吸设备充电效率,后者针对车载场景设计自动线圈对齐功能。配套的功率控制机制、异物检测技术和严格热管理(室温23℃时表面温升≤25℃),确保充电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第三方配件市场已现端倪,绿联、Anker等品牌正在推进Qi2 25W认证产品。这类充电器将配备明显标识,与现有15W设备形成区分。值得注意的是,谷歌Pixel 10 Pro XL已率先支持该标准,其内置磁吸设计配合"Pixelsnap"技术,实现无壳吸附充电。

国内市场面临特殊挑战。工信部去年9月实施的《无线充电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将工作频率范围压缩至360kHz以外频段,而Qi2.2标准仍依赖该频段。这直接导致国行iPhone 17无法支持25W充电,也预示相关认证设备可能无缘国内市场。

厂商策略呈现分化。谷歌Pixel 10系列中,仅Pro XL型号支持25W充电,标准版因散热考虑维持15W。更大尺寸机型仅配备5200mAh电池,凸显磁吸设计对内部空间的占用。这种取舍在国产厂商中尤为敏感,当前行业普遍追求大容量电池,磁吸内置方案可能影响续航表现。

OPPO的实践颇具代表性。该品牌虽全力推进磁吸生态,但选择通过手机壳霍尔感应技术实现安全充电,而非直接内置磁铁。这种设计既规避了内部结构改造,又确保充电功率稳定,但增加了配件认证成本。

行业观察指出,通用无线充电标准的价值不容忽视。在有线快充领域,UFCS协议已实现跨品牌兼容,无线充电若能建立类似标准,将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当前技术障碍与商业考量虽形成阻力,但标准化进程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意义值得持续探索。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