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土木跨界AI机器人,同济子豪兄:低成本具身智能,让年轻人“单人成军”追梦​

   时间:2025-09-13 03:10:57 来源:东方网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外滩大会的“机器人小镇”里,一只四足机器狗正稳稳立在瑜伽球上,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这只机器狗的创作者张子豪,是B站科技区知名UP主,网名“同济子豪兄”。这位29岁的年轻人并非机器人专业出身,却凭借对人工智能的热爱,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探索之路。

“我的演讲主题是‘穷学生也能玩的机器人demo’。”张子豪在采访中坦言。他带来的几款作品,从平衡能力出众的宇树机器狗,到双足人形机器人,再到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低成本机械臂,都体现了“经济实惠”与“可玩性强”的特点。“读研时经费有限,但机器人研发又特别烧钱,所以我想让更多学生能接触这个领域,用它们完成论文和毕业设计。”

从土木工程到AI领域的跨界,张子豪的经历颇具戏剧性。本科阶段主修土木工程的他,直到大四才开始自学编程,并逐渐将重心转向人工智能。“AI让个人开发者有了‘单人成军’的可能。”他解释道,“过去需要团队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个人借助AI工具就能完成。”从视频内容策划、拍摄到机器人demo开发,再到后期剪辑和账号运营,他全程亲力亲为。在他看来,AI打破了学科界限,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掌握多种编程语言,解决涉及机械、自动化、软件等多领域的复杂问题。

这种“超级个体”的工作模式,让性格内向的他找到了理想状态。“我不太适合在大公司当‘螺丝钉’,也不擅长管理团队,但AI让我能管理这些‘数字员工’。”他笑着说。

在本届外滩大会上,张子豪的展示和演讲聚焦“具身智能”这一核心概念。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从判别式、生成式迈向“物理式AI”,即让AI具备感知和操作物理世界的能力。“给AI装上身体,无论是机器狗还是人形机器人,都是实现具身智能的途径。”他指出,通过机器人,AI可以真正理解物理规律,并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

作为连续两年参会的“老面孔”,张子豪注意到行业的新趋势。“今年看到好几款陪伴型宠物机器人,比如福仔、AI恐龙,还有一款成都研发的类似迪士尼风格的机器人。”这些产品让他感到惊喜,“机器人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在文娱领域展现出陪伴价值和情感价值。”

尽管展示的机器人demo充满趣味,行业前景也令人期待,但张子豪对现实挑战有着清醒认识。他将当前具身智能的发展瓶颈概括为三点:数据不足、泛化能力弱和应用场景有限。“比如抓小龙虾的机械臂,光照变化或摄像头移位都可能导致算法失效。”他解释道,目前的AI模型在特定场景下表现良好,但难以适应通用环境。同时,他提醒年轻人,机器人开发需要应对电路、通信、算法、电机等多环节的突发问题,更像“救火队员”的工作。

在与AI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张子豪也在思考人类的独特价值。他总结了AI难以替代的几种能力:提出全新问题的洞察力、灵光一现的创造力、理解宏大叙事的情感共鸣、主动适应变化的灵活性,以及与物理世界深度交互的实践能力。“比如修理马桶或疏通水管,这些工作AI目前还无法胜任。”

张子豪的经历,既展现了普通人通过热爱探索科技的可能,也为行业提供了来自一线开发者的真实思考。他代表的,正是这个AI时代中,由热情驱动、被技术赋能的新一代创新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