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W(09988.HK)股价近日持续攀升,9月12日盘中一度触及153.8港元,创下2021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一强劲表现背后,是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业务增长双轮驱动。据外媒报道,阿里巴巴与百度已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芯片训练AI模型,逐步减少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这一战略转型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技术层面,阿里巴巴旗下通义千问大模型迎来重大升级。其最新版本Qwen3-Max-Preview(Instruct)参数量达1T,在多语言理解、复杂指令执行、工具调用等能力上实现显著提升,同时大幅降低知识幻觉问题。在SuperGPQA(通用知识)、AIME25(数学推理)、LiveCodeBench v6(编程)等权威基准测试中,该模型均超越Claude-Opus 4、Kimi-K2等国际主流模型。尤其在Arena-Hard V2挑战测试中,Qwen3-Max-Preview以领先成绩展现其处理复杂任务的能力,AIME25测试中更以80.6分证明其逻辑推理实力。
目前,Qwen3-Max-Preview已通过阿里云百炼平台开放API调用,Qwen Chat同步上线免费使用。富瑞、杰富瑞等国际机构评价称,这一技术突破标志着AI行业进入新周期,阿里巴巴在全球AI竞赛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业务层面,阿里巴巴“AI+云”战略成效显著。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达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激增76%。其中,阿里云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创近三年新高,AI相关业务收入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公司管理层透露,未来将围绕“大消费”与“AI+云”两大核心持续投入,把握行业变革机遇。
资本投入方面,阿里巴巴展现出坚定决心。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在AI与云基础设施领域支出达386亿元,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财报电话会议中,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将追加3800亿元用于AI领域,并针对全球芯片供应波动制定“多元化供应链”方案,确保技术自主可控。
市场对阿里巴巴的转型给予积极回应。中信证券指出,公司资本开支与云业务高增长印证AI战略成效;群益证券认为,云业务有望对标海外巨头,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国际投行方面,摩根大通将阿里巴巴目标价从140美元上调至170美元,花旗银行更将目标价提升至187美元,杰弗瑞预测股价上限可达198美元。
资金动向显示,多路资本已提前布局。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旗下Scion资产管理公司二季度转为买入阿里巴巴看涨期权;美国资管巨头景顺旗舰新兴市场基金7月加仓幅度达187.16%。南向资金同样踊跃,近7个交易日净买入阿里巴巴225.18亿港元。港股市场中,阿里巴巴-W自7月以来累计涨幅近38%,年内涨幅超88%,成为AI赛道核心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