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能源博览会近日在江苏常州拉开帷幕,本届展会以“新动力·新能源·新常州”为主题,聚焦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开幕式上,33个涵盖人才引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完成签约,总投资规模突破337亿元,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常州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当地率先形成覆盖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络五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形成闭环式发展模式。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4.3%;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达39.1万辆,增幅达42.3%。去年产业规模已突破8500亿元,今年正朝着万亿元目标加速迈进。
展会期间,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正式发布“常州·中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名+’标识矩阵”,系统梳理城市产业品牌体系。在双碳领域,常州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全市推行企业首席双碳官制度,同步推进新型能源体系与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标准建设,重点培育近零碳产业园区和智能工厂。常州高新区与溧阳高新区分别发布《长三角(常州)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建设方案》和《国家级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面对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常州提出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将人工智能作为核心驱动力。重点发展领域包括具身智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化合物半导体等六大战略性产业。通过“瓦特经济”(传统能源)与“比特经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跃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