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贝预制菜争议背后:巴奴火锅“产品主义”遇冷,上市之路如何破局?

   时间:2025-09-16 02:47:1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餐饮行业因西贝被罗永浩公开质疑使用预制菜而引发广泛关注。这场争议不仅让西贝陷入舆论漩涡,更折射出中高端餐饮品牌在标准化与消费者认知之间的深层矛盾。与此同时,另一家定位相似的火锅品牌巴奴正推进港股上市计划,却在行业寒冬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西贝与罗永浩的争议核心在于预制菜界定标准模糊。西贝认为中央厨房完成的食材预处理(如羊排切割)不属于预制菜范畴,而消费者普遍将全程现场加工视为"现制"标准。这种认知差异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即便企业强调产品品质,仍难平息公众质疑。类似困境在巴奴身上早有体现——其招牌产品富硒土豆曾因硒含量未达宣称标准引发争议,暴露出行业标准缺失对品牌的反噬效应。

巴奴火锅的上市之路同样充满波折。创始人杜中兵虽多次公开表态坚持"产品主义",将品质视为核心竞争力,但招股书显示其经营数据并不乐观。2022-2024年,公司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2.9%、6.8%、8.5%,实际经营净利率(含关店损失等)仅为-0.4%、4.8%、5.3%,远低于同期海底捞水平。尽管门店利润率维持在21%左右,但145家门店规模与海底捞、呷哺呷哺的千店体量相比,供应链议价能力明显不足。

消费降级趋势进一步加剧行业挑战。据《2024火锅行业消费趋势报告》,国内火锅人均消费全面下滑,高端品牌受冲击尤为明显。凑凑、怂火锅客单价较峰值下跌约20%,2023年11月至2024年11月全国火锅关店数超30万家。巴奴虽通过"24小时营业"模式将翻台率提升至3.7次/天,推出午市套餐应对消费降级,但原材料成本占收入比重超三成、直营模式带来的高运营成本等问题,仍制约着其扩张步伐。

杜中兵的"产品主义"与资本市场要求的商业逻辑存在天然矛盾。巴奴采用冷鲜食材配送的模式在门店规模扩大后面临供应链压力,而坚持不降价策略又与消费降级趋势相悖。招股书披露的扩张计划显示,2026-2028年拟新增177家门店,但下沉市场商圈容量有限,可能稀释现有门店客流。如何平衡品质坚守与商业效率,成为巴奴突破"百店魔咒"的关键。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餐饮企业上市难的核心在于价值认知标准化缺失。当消费者将"贵"与"品质"直接挂钩时,品牌任何产品瑕疵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西贝的预制菜争议与巴奴的食材标准风波,本质都是行业标准滞后于消费认知升级的结果。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餐饮品牌既需要讲好产品故事,更要构建经得起检验的商业模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